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數學教學研究試題(四套題)一、 名詞解釋1、課程了解課程概念的幾種定義,以及本書對課程的綜合概括,即學習者在學校范圍內的知識技能的增長,能力的發(fā)展,思想品德的提高,文明行為的養(yǎng)成,身體素質的改善等都包含在課程概念之內。2、數學課程數學課程作為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完成整體課程任務,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方面,是學生在學校中獲得的數學知識,技能,方法,能力及與之相關的全部經驗,是學校數學教育培養(yǎng)人的藍圖。3、小學數學課程是關于小學數學課程目標、小學數學課程體系、小學數學課程內容、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呈現以及小學數學課程的實施和評價的學科。4、概念性知識像定義(命題)、公式、處理事情的法則
2、、科學原理、定律、規(guī)則等都稱為概念性知識,以及分類、守恒、對應、排列、可逆性和質的相似性等這樣一些概念;它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簡化、概括化和建立聯系思維過程。5、策略性知識問題解決是小學數學策略性知識的主要內容。它是一種更為高級的一種學習活動。要求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掌握數學知識重新組合,利用各種思維素材進行思考。問題一旦解決了,要有所收獲。在問題解決中產生的策略,則被貯存下來并構成學生認知結構的一個組成部分。6、學習遷移(也稱認知遷移)通常是指一種學習(或經驗)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作用于同類的情境,也可作用于不同類的情境;可以是自覺的,也可以是不自覺的;可以是適當的(常稱為正遷移)
3、,也可以是不適當的(常稱為負遷移)。7、程序教學最早源于20世紀30年代的自動的教學機器,它是由美國奧亥俄州立大學的普雷西設計的。程序教學的理論基礎是斯金納的強化理論。程序教學模式主要有三種:直線式程序、衍枝式程序、莫菲爾德程序。要了解這三種模式的基本含義。這三種模式有基本相同的流程,即解釋、顯示問題、解答。程序教學模式幾個特征分別為積極反應、小步子、即時反饋、自定步調。掌握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掌握程序教學的主要優(yōu)缺點。8、探究學習最早源于20世紀初的以經驗哲學為基礎的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就用“主動作業(yè)”的課程形態(tài)來實施其所倡導的“做中學”教育思想。探究學習指
4、的是仿照科學研究的過程來學習科學內容,從而在掌握科學內容的同時體驗、理解和應用科學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它的理論基礎是以杜威、施瓦布、薩其曼等學者關于探究學習的論述。它的基本流程是:設置問題情境提出假設獲得結論反思評價。探究教學的基本特征主要體現在:第一,強調學習就是學生自己參與、卷入和經歷分析與認識的過程;第二,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活動是學生與情境主動作用的過程。學生通過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第三,強調學習過程的開放性。一方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廣泛地與他人合作、交流與共享;另一方面,在學習活動期間會遇到很多不可預測的瞬間。掌
5、握探究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以及它的主要優(yōu)缺點。9、范例教學“范例教學”是指在一組特定的知識中選出有代表性的、最基礎的、本質的實例(或稱范例),通過這些實例內容的講授,使學生掌握同一類知識的規(guī)律,舉一反三,獲得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方法。以范例作為傳授知識的工具,是范例教學法的主要特點之一。它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基于“教養(yǎng)性學習”的教育思想。范例教學過程的一般程序是:以范例闡明“個”的階段以范例闡明“類”的階段以范例理解規(guī)律性的階段以范例掌握關于世界和生活的經驗階段。掌握范例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及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即第一,選取的范例要具有較好的示范性,第二,選取的范例要與學生的經
6、驗緊密結合。了解它的主要優(yōu)缺點。二、填空題1、 數學的本質屬性是關于邏輯上是可能的、純粹的(即抽去了內容的)形式科學和關于關系系統(tǒng)的科學。2、 生活數學觀,是相對于科學數學觀而言的。它是指兒童常常是通過探索他們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來了解并獲得數學學習的,是通過自己的大量的實踐活動來獲得數學知識的,是在許許多多的問題解決過程來發(fā)展自己的數學認知能力。3、 兒童數學觀,是相對于成人數學觀而言的。它首先表現在數學學習的層次有差異,其次表現在數學活動的過程有差異,最后表現在構建數學知識的方式有差異4、 現實數學觀,是相對于理論數學觀而言的?,F實的數學實際上是由不同個體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的不同生活經歷所
7、形成的,用以支持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決策和行為方式的,它是進一步研究數學科學的就要基礎。5、 數學的特點其一,數學的對象是由人類發(fā)明或創(chuàng)造的;其二,數學的創(chuàng)造源于對現實世界和數學世界研究的需要;其三,數學性質具有客觀存在的確定性;其四,數學是一個發(fā)展的動態(tài)體系。6、 對小學數學的再認識包括三個數學觀,(1)生活數學觀,(2)兒童數學觀,(3)現實數學觀7、 傳統(tǒng)小學數學課程的特征包括五個方面:(1)課程開發(fā)學術中心;(2)課程組織學科取向;(3)課程結構螺旋式;(4)課堂教學記憶為主;(5)學業(yè)評價筆紙考試為主。8、 小學數學課程目標,包括小學開設數學的重要性,數學學科對小學生特殊的教育作用
8、和共同的教育作用,以及學生通過學習數學應當能達到的某種要求等。9、 傳統(tǒng)小學數學內容結構包括七個方面:認數與計算、量與計算、幾何初步知識、代數初步知識、統(tǒng)計初步知識、比與比例、應用題。10、 現代小學數學內容結構經過整合,以“適當精選算術內容,適當增加代數、幾何的初步知識,適當滲透一些集合、函數、統(tǒng)計等數學思想”為指導思想,選定的內容包括六個方面:認數與計算、量與計算、幾何初步知識、代數初步知識、統(tǒng)計初步知識、應用題。11、 選擇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的主要依據包括依據義務教育的性質和需要、依據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趨勢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12、 選擇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的
9、基本原則包括基礎性原則、可接受性與發(fā)展性相結合的原則、統(tǒng)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教育作用原則。13、 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的編排原則包括正確處理數學知識的邏輯順序與兒童心理發(fā)展順序的關系、適當分段,螺旋上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規(guī)律,加強各部分知識的縱橫聯系和配合、簡明性原則、滲透性原則。14、 小學數學課程內容呈現的基本要求包括內容的表述要注意其可讀性、內容的呈現要圖文并茂,注意其直觀性、內容的組織要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再發(fā)現。15、 國際上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呈現的發(fā)展趨勢在選擇上表現出“切近兒童生活”的價值取向、在呈現上表現出“強化過程體驗”的價值取向、在組織
10、上表現出“注重探究發(fā)現”的價值取向。16、 世界范圍內對小學數學課程內容改革的特點包括注重問題解決、注重數學運用、注重數學思想與數學交流、注重信息處理、注重數學體驗、注重數學活動。17、 我國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結構變革的特點包括課程內容的安排體系由單一式發(fā)展為綜合式、從課程內容的發(fā)展上來分,有螺旋式、直線式、過渡式三種、以例題、練習相結合的體例展示教學內容、教材的呈現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基礎作不同的處理。18、 我國小學數學課程內容在呈現方式上的改革體現價值的主體性、體現知識的現實性、體現學習的探究性、體現經歷的體驗性、體現過程的開放性、體現呈現的多樣性。19、 常見的認知學習類型常見的認知學習
11、類型包括接受學習與發(fā)現學習、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和問題解決學習。20、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存在三種互相滲透與相互支持的不同的知識:陳述性(也稱概念性)知識、程序性(也稱自動化技能)知識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性知識。相對應的,則存在著三種不同類型的數學學習,它們是小學數學學習中的主要形態(tài)。21、 技能性知識技能性知識主要指運算技能,運算技能性知識的形成分為三個階段:認知階段、聯結階段、自動化的階段。22、 小學數學的學習任務包括三類:記憶操作類的學習、理解性的學習、探索性的學習。23、 遷移的基本形式與過程遷移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是同化。即將原有經驗運用到同類情境中去,從而將新事物納入已有的經驗系統(tǒng)。第二
12、是順應(也稱異化)。即將已有經驗有選擇地運用到異類情境中去,使已有的經驗對當前的學習發(fā)生影響,并使原有經驗獲得改組,構成一個新的認知結構。24、 遷移的基本類型遷移主要有兩種基本的類型,即正遷移和負遷移(也稱干擾)。所謂正遷移,實際上就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正面的和積極的影響,這種影響將促進當前有意義學習的發(fā)生。所謂負遷移,實際上就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負面的干擾作用,這種影響將阻礙當前有意義學習的發(fā)生。25、 兒童獲得數學概念能力的發(fā)展包括從獲得并建立初級概念為主發(fā)展到逐步能理解并建立二級概念、概念的獲得以“概念形成”為主逐漸發(fā)展到“概念同化”為主、從認識概念的自身屬性逐步發(fā)展到
13、理解概念間的聯系、數學概念的建立受經驗的干擾逐漸減弱、數、形的分離發(fā)展到數、形的結合五個方面。26、 兒童數學技能的發(fā)展包括依賴結構完滿的示范導向發(fā)展到依賴對內部意義的理解、從外部的展開的思維發(fā)展到內部的壓縮的思維、數感和符號感的逐步提高,支持著運算向靈活性、簡潔性與多樣性的發(fā)展三個方面。27、 兒童空間知覺能力的發(fā)展包括方位感是逐步建立的、空間概念的建立逐漸從外顯特征的把握發(fā)展到從本質特征的把握、空間透視能力是逐步增強的三個方面。28、 兒童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發(fā)展包括語言表述階段、理解結構階段、多極推理能力的形成、符號運算階段四個方面。29、 兒童數學學習能力的水平差異包括具有個性特征的數學
14、能力類別、在結構類型中所表現出的能力差異、在數學學習風格中的所表現出的能力差異。30、 發(fā)現學習源自于“啟發(fā)學習”,就是指學生不是從教師的講述中得到一個概念或原則,而是在教師組織的學習情境中,學生通過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種方法。它的理論基礎是布魯納的認知發(fā)現理論,最早起源于完形說,即格式塔(Gestalt)理論。學生在學習時要掌握發(fā)現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及其特征,即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總結運用;它的特征有以下幾點:第一,發(fā)現教學模式注重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提倡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動獲取知識;第二,發(fā)現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調學生學習的認知過程,重視認知
15、結構、知識結構和學生的獨立思考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發(fā)現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作用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而是促進學生積極地去思考并參與幫助學生知識的獲得。掌握發(fā)現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以及它的主要優(yōu)缺點。31、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主要策略小學數學概念教學通常分為引入概念、建立、鞏固和運用概念等三個階段。32、 發(fā)展兒童數學概念獲得能力的基本途徑構建數學概念能力的要素,包括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概念、數學思維能力、數學的語言能力;構建數學概念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重視表象的過渡、加強數學交流、促進數學思維。33、三、簡答題1、小學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包括(1)以培養(yǎng)數學素養(yǎng)為基本追求,即以促進學
16、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學校數學教育的基本出發(fā)點,將小學數學教育定位于:不追求將所有的兒童都培養(yǎng)成為偉大的數學家,而是培養(yǎng)他們最基本的數學素養(yǎng)。數學素養(yǎng)的基本內涵包括要使學生懂得數學的價值,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有自信心,有解決現實數學問題的能力,學會數學交流,以及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素養(yǎng)的基本特征包括發(fā)展性、過程性和實踐性;(2)以發(fā)展數學思維能力為基本的目標,包括觀察與比較、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3)以將數學運用到現實情境為基本能力,包括學會用數學的思想來考察現實與構建普遍知識與特殊情境的聯系。首先,數學教學應該引導兒童觀察和認識周圍世界最簡單的數量關系,建立情境與一般法則的聯系
17、,從而激發(fā)他們超越這些規(guī)則并能用數學語言來進行表達的動機,真正使用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生活和思維的組成部分,其次,在普通的數學規(guī)則和特殊情境之間,其唯一橋梁是學生有意識在現實情境下進行數學思維。2、小學數學課程的變革應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國際小學數學課程的發(fā)展,要把握ICMI時代國際小學數學課程的發(fā)展和二戰(zhàn)后國際小學數學課程的發(fā)展;二是我國小學數學課程的發(fā)展,要把握我國數學教育的幾次變革,包括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之關系,小學數學課程內容變革的階段性成果;三是21世紀我國小學數學新課程,要掌握變革的內容,即素質教育的理念落實到課程標準之中、突破學科中心、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評價建議具有更強的指導性和
18、操作性、課程標準為教材的多樣性和教學創(chuàng)造性提供了空間。3、小學數學課程目標的改革與發(fā)展應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國際小學數學課程目標的改革與發(fā)展和我國小學數學課程目標的歷史變革。其中注重問題解決、注重數學應用、注重數學交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態(tài)度情感與自信心是世界主要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數學課程目標特點;新中國建立后小學數學課程目標的特點,一是十分強調實用性目的,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二是部分強調學科目的,如“培養(yǎng)運算能力,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三是強調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4、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課程
19、的要求新課程標準頒發(fā)后,將負數、方位的認識、幾何圖形的平移、旋轉和對稱變換和簡單的概率知識納入小學數學課程中,它的最大特點是其多緯度的內容結構,這種多緯度的內容結構,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解讀:(1)從知識的領域切入;(2)從數學學習的目標切入;(3)從數學活動的素養(yǎng)切入,包括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tǒng)計觀念、應用意識、推理能力。5、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課程內容呈現的基本要求第一學段(1-3年級)教材的呈現要求:本學段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教材編寫時,應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如圖片、游戲、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地呈現素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第二學段
20、(4-6年級)教材的呈現方式:與第一學段相比,本學段的教學內容出現了更多數量的文字和符號,所以教材的呈現方式應在圖文并茂的同時,逐漸增加數學語言的比重,可以運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游戲、表格、文字等形式,直觀形象地呈現教材的內容。6、再創(chuàng)造學習源于弗賴登塔爾的觀點,即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若干步驟的最重要的特征還在于“再創(chuàng)造”,它包含兩層含義:其一,學生的學習并不是簡單地接受,并不是一個被動地獲取數學家們已經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那些概念、命題、法則、方法等等,而應具有實踐性活動的特征,是學生自己的一種“創(chuàng)造”過程數學化;其二,這種實踐性的活動并不是要求學生去模仿或重復數學家們發(fā)現并創(chuàng)造數學的過程,而是要求學生
21、將那些已經被發(fā)現或創(chuàng)造的數學作為實踐性活動的任務,讓他們自己去“再發(fā)現”和“再創(chuàng)造”。再創(chuàng)造學習理論的理論基礎是弗賴登塔爾創(chuàng)立的“數學現實”教育思想。再創(chuàng)造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就是“數學化”的過程。數學化的過程可先后分兩個層次:水平數學化和垂直數學化,即首先要將現實問題轉化到數學問題,即要發(fā)現現實問題中的數學成分,并對這些成分做符號化處理,這是水平數學化。當問題一旦轉化成或多或少具有數學性質的問題時,再從具體問題轉化到抽象概念和方法,建立數學問題與數學形式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這一過程是垂直數學化的過程。概括起來是:呈現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發(fā)現規(guī)律反思修正解決問題。它的特征:第一,“發(fā)現法”是處于
22、較低層次的一種“創(chuàng)造”活動,而“再創(chuàng)造”是一種高層次的創(chuàng)造活動,它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第二,“發(fā)現法”教學中,學生學習任務就是讓學生去發(fā)現這些一個又一個客體,而“再創(chuàng)造”教學的基礎是數學現實理論,認為數學學習是由客觀世界與學生頭腦中的“數學現實”互相作用融為一體的過程,數學學習的任務是不斷豐富和提高學生所擁有的“數學現實”。整個過程,學生始終處在主動、積極、創(chuàng)造的狀態(tài)之中,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掌握“再創(chuàng)造”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以及它的主要優(yōu)點。7、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本質特征所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就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學生在教師由計劃的組織和引導下,獲得數學意義的
23、理解、能力的建構與情感發(fā)展的活動。它的教學過程有以下幾個特征,即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就是數學活動的過程、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就是師生以數學問題為媒介的相互作用過程、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就是師生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小學數學課堂學習的心理特征包括建構數學認知過程、形成數學能力的過程、發(fā)展情感的過程。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學習方式特點包括客體性、單一性、接受性、封閉性。轉變小學數學學習方式的原因是這種被動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不僅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沉重的學習負擔,而且也不適應小學數學的促進兒童數學素養(yǎng)發(fā)展的價值追求。轉變學習方式要從幾個方面實現轉變:變單一形式為多樣化形式、變單純接受為探索發(fā)現與引導接受相結合、變概念獲得活動為
24、概念獲得活動與問題解決活動相結合、變個體學習為獨立探索與團隊合作相結合。8、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參與所謂學生參與主要就是指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身心投入,它反映的是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活動方式和行為努力的程度。它分為行為參與、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它們的關系是,情感參與通過參與度來表現,但不一定和參與度有必然的聯系,這與學生參與學習的動力因素(如家長的外加指令等)相關;而行為參與的方式則是影響認知參與的主要因素,但認知參與策略與參與度則無顯著的相關性。掌握課堂學習中學生的參與對于學習結果有重要影響以及它主要表現哪幾個方面。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與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教師在課堂學習
25、活動中起設計和組織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起引導、激勵和促進的作用、教師在課堂學習活動中起診斷和導向的作用。教師參與課堂教學的基本形式為設計者、參與者、合作者三種身份參與課堂教學過程。課堂學習中的師生影響可以這樣來理解,教師的知識和信念決定了教師的決策,教師的決策決定了課堂學習模式,而課堂學習模式又影響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與途徑,從而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與行為表現;反過來,學生的行為反作用于教師的決策以及他們自身的認知與學習。課堂學習中的師生相互作用方式有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切合的引導予以體現、對話是小學數學課堂學習的基本交互形式、課堂教學是一個人際之間充分交流與分享的過程。9、小學數學課堂學習活動的
26、基本構成課堂活動的基本構成要素包含三個要素,即教學活動的共同體、教學活動的對象、教學活動的過程特征。課堂活動的主要矛盾是,首先是由“教學活動的共同體”要素引出了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之間的矛盾;其二是由“教學活動的對象”特征要素引出了學生認知的心理特點與數學學科特點之間的矛盾;第三是由“教學活動的過程特征”要素引出了兒童數學與成人數學之間的矛盾。課堂學習活動的基本結構主要有以問題解決為主線的課堂學習的活動結構、以信息探索為主線的課堂教學的活動結構、以實驗操作為主線的課堂教學的活動結構、以自學嘗試為主線的課堂教學的活動結構、以小組討論為主線的課堂教學的活動結構。10、小學數學課堂學習中的教學
27、策略教學策略當然就是指教師在課堂學習的組織過程中的一種指導行為方式與方法抉擇或創(chuàng)設的方略。構建教學策略對課堂教學組織的重大意義在于它是教師確定教學組織過程的依據、有助于抉擇有效合理的教學方法、是影響學生學習方式選擇的重要因素、是評價教師教學行為的一個重要依據。構建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的主要依據有對小學數學教育價值追求的基本認識、對兒童學習數學過程的認識和理解、對課堂學習過程的理解和詮釋。教學策略建構依賴于準備原則、活動原則、主動參與的原則、興趣性原則、個別適應的原則。教學策略的基本類型有“照本宣科策略”、“簡單對話策略”與“思維交互策略”?,F代課堂學習中教學組織策略特點是運用情境的方式呈現學習任務
28、、數學活動是以任務來驅動的、探索是數學活動的重要形式。11、小學數學學習評價概述所謂學習的評價就是對學習行為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它主要包含著對學習過程的評價以及對學習結果的評價兩個方面。一般說來,測量是評價的重要手段,評價是以測量的數據為基礎的,評價就是對測量的數據的一個解釋的過程。小學數學學習評價的目的主要包括:第一,對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活動質量判斷,從而改善他們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策略;第二,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和進步進行判斷,從而激勵他們進一步參與到數學的學習過程之中;第三,為教師與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提供諸如行為方式、策略以及手段等方面的信息反饋,從而幫助他們隨時修正或發(fā)展;第四
29、,使教師與學生能進一步明確數學學習的預期目標,并共同為達到這個目標而努力;第五,促進教師對兒童的學習方式、行為方式以及情感的認識,改善兒童對數學的價值、對學習的態(tài)度以及參與學習的情感。學習評價的價值具有導向價值、反饋價值、診斷價值、激勵價值、研究價值。學習評價的分類有按評價的取向角度分,即包括“目標取向的評價”、“過程取向的評價”與“主體取向的評價”等三類、按評價的方法論角度劃分,即包括學習評價大致可以分為“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12、兒童數學學業(yè)的評估學業(yè)評價,就是指學生的學習成就的評價。小學數學的學業(yè)評價目的包括第一,為學生了解自己的數學學習提供反饋的信息,以便讓學生通過反思自己的學習
30、過程來調整自己的學習的行為、情感和策略的參與水平;第二,幫助學生改善對數學以及數學學習的認識,進一步了解數學以及數學學習的價值,發(fā)展自己的數學素養(yǎng);第三,幫助教師進一步了解兒童對數學的態(tài)度和情感,了解兒童的數學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了解兒童數學和數學學習的水平,了解兒童形成數學自信心的過程,從而改善教師的教學組織;第四,幫助教師與學生一起進一步完善數學課程,調整課程計劃,生成新的學習。學業(yè)評估的原則包括發(fā)展性原則、過程性原則、過程性原則。學業(yè)評價內容包含對數學的價值的了解、數學知識意義的建構、數學技能的形成、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水平、數學思想與方法的獲得、數學學習的態(tài)度與情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31、。多樣化的學習評價包括從評價的功能角度看包含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從評價的取向與追求看包含獲得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從評價的參照看包含常模參照評價,目標參照評價和個性特征參照評價。掌握構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評價策略。13、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課堂教學評價至少應包含著如下一些目的和意義,即第一,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一個基本目標,就是通過臨床的評價與診斷,來幫助教師積極自主的去構建新的教學策略,不斷調整教學的組織方法與過程,以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第二,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因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主體就是教師自己,是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與行為的批判刑的反思,是教師與同行
32、和專家的交流與分享的過程,因此,能有效的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由課堂活動是由教師、學生、教材與環(huán)境這四個要素所構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原則有注重目標達成原則、注重行為表現原則、注重效果全面原則。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有臨床觀察法、交流訪談法、隨堂測驗法、研討解析法。14、兒童學習運算規(guī)則的基本分析數學運算規(guī)則學習的意義包括有利于學生形成的基本技能、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基本智能。小學數學運算規(guī)則學習的課程內容包括在小學數學的規(guī)則學習中,按規(guī)則的水平分,主要有一級運算規(guī)則(加減運算)的學習和二級運算規(guī)則(乘除運算)的學習,還有非常簡單的三級運算規(guī)則(主要是二次或三次乘方
33、運算)的學習;按涉及的對象看,主要是整數和小數的四則運算規(guī)則的學習和簡單的乘方運算規(guī)則的學習,也包含簡單的分數四則運算規(guī)則的學習;從運算的形式看,主要有口算、筆算和估算(有時也包括珠算)等學習;從學習目標看,重要有運算的規(guī)則理解與掌握以及運算技能和運算策略的初步形成。具體地看,在小學數學課程中,運算規(guī)則的學習主要有:四則運算(包括整數四則運算、小數四則運算、簡單的分數加減運算等);性質運用(包括分、小數的互化、解答簡易方程、分、小數化簡等);名數化聚;四則運用(包括簡單幾何形體的面積、體積的求積、各種數學問題的解決等)。小學數學運算規(guī)則學習的特點,從學習的內容特點上來看,有以認數學習為起點、以
34、整數四則運算為主線、小數與分數的性質和運算規(guī)則學習與認數學習交織進行、性質與概念學習是伴隨著運算規(guī)則學習而展開;從學習方式的特點上來看,有淡化嚴格證明,強化合情推理、重要規(guī)則逐步深化、有些規(guī)則不給結語。小學數學中有著各種不同的計算,主要有口算、筆算和估算。當然,作為我國的傳統(tǒng),有時珠算也被安排進了小學數學的課程之中。兒童掌握計算規(guī)則的過程特點有生活經驗是理解運算意義的基礎,即豐富的生活情境是理解運算意義的條件、豐富的生活情境擴展著對運算意義的理解;規(guī)則的運用有明顯的階段性,即規(guī)則理解和掌握的階段性、規(guī)則運用的階段性;從實物表征運算到符號表征運算。兒童形成運算技能的基本表征通過三個層次來表現:會
35、、比較熟練、熟練。會是指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比較熟練是指通過訓練,達到計算準確,有一定的速度;熟練是指不僅計算準確、迅速,而且能夠選擇恰當的算法,使計算合理、靈活。15、運算規(guī)則教學的主要模式與策略小學數學規(guī)則之間的關系有上、下位關系、并列關系。小學數學運算規(guī)則教學的主要模式有例規(guī)教學模式、規(guī)例教學模式。小學數學運算規(guī)則教學的基本策略包括規(guī)則的導入階段,即情境導入、情境導入、問題導入;規(guī)則的揭示與理解階段,即借助實際情境獲得對規(guī)則的理解、借助對數的意義的認識獲得對規(guī)則的理解、逐步揭示規(guī)則的內部意義、完滿示范結構的導向策略;規(guī)則的鞏固與運用階段,即過程性策略、表現性策略、多樣化策略。16、在運算
36、規(guī)則學習中發(fā)展兒童的數學素養(yǎng)在實際的情境中形成數的意義可以包括在實際情境中認識數、在實際情境中運用數。良好的數的位置感首先表現在對一個具體數在某個集合中的位置有敏銳的感覺,同時,對于這個數與相鄰數之間的相對大小有一個敏銳的感覺,即對各種數的關系有敏銳的反應和對數和數的運算實際意義有所理解。學會猜測和估算,因為:第一,估算能力的提高,可以發(fā)展個體的信息獲取和處理與利用的能力。獲取和利用信息已成為我們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而面對這么多的各種信息,需要個體能更快地作出判斷,以便確認哪些是可能有用的信息,這就需要一定的估算能力;第二,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估算能幫助我們較快地作出某種策略或行為的抉擇。在許
37、多情況下,個體可能會面對眾多繁雜的信息,而個體的策略或行為的抉擇可能并不需要個體去通過對這些信息的精確計算后才能作出,估算就有可能加快個體采取行為的決策?,F代的學習理論認為,面對一個運算問題,人們需要學會:迅速判斷它是否需要計算?同時要能判斷出它是否需要作出精確的計算?然后才考慮采用什么方法進行計算?第三,估算是一種主動學習。面對一個學習問題,個體如果能先作出一個基本的預測和大致的估計,就有可能會激發(fā)個體去進一步探究問題解決的方法、途徑和策略,使學習變得更為主動;第四,估算還能幫助運算者對自己的運算結果作出主動的和快捷的校驗,以便進一步修正自己的運算方法;估算還能幫助學生加深對運算意義的理解。
38、當需要通過估算來檢驗自己的運算結果時,就需要對運算的意義有乘法的理解。第五,估算還有助于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策略的形成。17、小學幾何學習的基本分析小學數學幾何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簡單幾何形體的認識、變換(包括平移、旋轉和對稱等)、位置、圖形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面積與體積的計算、方向的認識以及平面座標的初步體驗等。小學空間幾何學習的基本價值就是發(fā)展兒童的空間觀念。學習空間幾何學習目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表述,即從活動的特征表述和從內容的特征表述。從內容的特征看,小學幾何學習的主要目標可以描述為:使學生獲得有關線、角、簡單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知覺映象;使學生能建立有關長度、面積或體積等的基本概念;能夠對
39、不太遠的物體間的方位、距離和大小有較正確的估計;能從較復雜的圖形中辨別有各種特征的圖形。小學數學幾何學習的主要特點包括經驗是兒童幾何學習的起點、操作是兒童構建空間表象的主要形式。18、兒童形成空間觀念的基本特征從小學生的幾何思維水平的發(fā)展看,可能大致會經歷這么幾個階段:水平0階段、水平1階段、水平2階段、水平3階段。兒童空間觀念形成與發(fā)展的基本特征包括兒童空間想象力的發(fā)展、兒童形成空間觀念的心理特點。兒童形成空間觀念的心理特點又包括對直觀的依賴較大、用經驗來思考和描述性質或概念、空間觀念的形成依靠漸進的過程、容易感知圖形的外顯性較強的因素、對圖形性質間的關系有一個逐漸理解的過程、對圖形的識別依
40、賴標準形式、依據平面再造立體圖形的空間想象能力是逐步形成的。兒童形成空間觀念的主要知覺的障礙有空間識別障礙,即兒童的空間識別能力(即空間方位感)的發(fā)展有著明顯得階段性與差異性。首先,兒童的空間識別能力是階段性發(fā)展的。低年段的兒童,最初常表現為對距離不太遠的對象的能進行一定的空間識別,但是,對于距離稍遠的對象的空間識別相對就要差一些。隨著學習的進行,經驗的增長,空間知覺能力的逐步形成,兒童的空間識別能力才會得到較大的發(fā)展。其次,兒童的空間識別能力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現為,有的學生通過一定的訓練能較快的發(fā)展他們的空間識別水平,而有的學生這需要反復的訓練才能緩慢的發(fā)展他們的空間識別水平;以及視覺
41、知覺障礙。19、小學幾何教學的主要策略注重兒童的生活經驗,即利用操作體驗來獲得對象形狀特征的認識、利用已經建立的有關圖形形體經驗幫助概括圖形的性質;觀察對象的形體特征是基礎,即觀察形體特征是獲得對象性質的基礎、注意運用變式;強化動手操作,即搭建活動、剪拼與折疊活動、實物操作活動、測量活動、作圖活動;豐富的想象和有效的交流。20、數學問題解決的基本過程與策略數學問題解決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指向階段、形成階段、執(zhí)行階段。數學問題解決過程有模式辨識、問題轉化、模型還原特征。數學問題解決的主要策略和方法有:第一,算法化。即通過對多次的問題解決活動的反思,人們會逐漸發(fā)現一些范例,這些范例又通過不斷的抽
42、象,就可能成為一種思維活動的模式;第二,探究啟發(fā)式。所謂探究,常常是指個人或小組要完成一項任務,且又有完成任務的欲望,但卻沒有現成的算法可利用,需要通過自己的假設預測并實驗驗證來獲得問題的解決。而所謂探究啟發(fā),即指在問題解決過程中,雖然沒有現成的算法可直接利用,但卻有某些與新問題情境有一定聯系的圖式可利用,從而幫助我們能更有效的進行嘗試猜測和實驗驗證,使問題有可能獲得解決。第三,頓悟。這是格式塔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柯勒(W.Kohler)提出的所謂“頓悟”的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盲目的嘗試。具體看看數學問題解決的過程,主要可能有如下一些策略可供選擇:猜測策略、嘗試策略、作圖策略、操作策略、例舉策略、簡
43、化策略。數學問題解決的主要方法有試誤法、逆推法、逼近法。影響數學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有問題情境的刺激模式、問題的表征、定勢、經驗、認知策略、個性心理特征。21、發(fā)展兒童數學問題解決的基本能力兒童解決數學問題的主要心理過程有理解問題階段、設計方案階段、執(zhí)行方案階段、評價結果階段。發(fā)展兒童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主要策略有創(chuàng)設自由探究的空間、發(fā)展學生問題表征的能力、大膽提出假設和積極思考。發(fā)展兒童數學問題解決的主要途徑有以發(fā)展問題表征能力為基礎、以發(fā)展形式化的能力為條件。22、兒童掌握統(tǒng)計與概率初步知識的過程特征兒童形成統(tǒng)計思想過程特征有觀念是伴隨著操作活動逐步形成的、數據的分析與利用能力的形成是漸進的、
44、對數據理解是逐步發(fā)展的、對統(tǒng)計樣本的理解缺乏經驗的支持、對數據特征的認識集中在外部的明顯特征上。兒童概率思想發(fā)展的過程特征有對事件發(fā)生可能性的認識是逐步發(fā)展的、對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認識受到經驗的制約、對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認識需要通過直觀操作來支持23、小學數學統(tǒng)計與概率初步知識教學的組織統(tǒng)計教學組織的主要策略有關注兒童對現實生活的經歷、增強在數學活動中的體驗、化將知識運用于現實情境;概率教學組織的主要策略有通過大量的活動來獲得對事件可能性的體驗、通過游戲活動來引導學生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通過讓學生嘗試設計方案去體驗事件的可能性。四、論述題1、 我國現行的小學數學課程目標的基本分析標準對數學課程總
45、體目標的論述采取了一般與具體相結合的方式。數學課程的一般性目標包括: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tài)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具體化表現在: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與態(tài)度2、 新世紀我國小學數學課程目標的特點分析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發(fā)生了變化數學知
46、識不僅包括“客觀性知識”(如乘法運算法則、三角形面積公式等),而且還包括從屬于學生自己的“主觀知識”,即帶有鮮明個體認知特征的個人知識和數學活動經驗。如對“數”的作用的認識、分解圖形的基本思路、解決某種數學問題的習慣性方法等。這些知識是具有經驗性的、不那么嚴格的,是可錯的;強調了應該掌握的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如函數思想、集合映射思想、方程思想、化歸思想等;強調在數學中存在的一種可以遷移到其他領域的東西,這就是數學思維方式,如合情推理、演繹推理、直覺思維和發(fā)散思維等;強調運用數學思維方式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更為關注是否向學生提供了具有現實背景的數學,包括他們生活中的數學。3、 小
47、學數學課堂學習中的教學組織與方法教學組織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基本類型,即接受型的教學組織、問題解決型教學組織、自主型的教學組織。常見的教學方法有敘述式講解法、啟發(fā)式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練習法。具體來說,敘述式講解法三點是必須要引起注意的:第一,教師的講解不等于簡單的教師“講”而學生知識被動的“聽”;第二,教師的講解要善于“設疑”和“質疑”,這樣才能充分地引起學生的思考;第三,教師的講解不能僅僅從概念出發(fā),應最大限度地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去創(chuàng)設良好有效的情境,來幫助學生探索和思考。啟發(fā)式談話法有四點是必須要引起注意的:第一,談話法是以教師的問題引導為基點的,教師的問題應具有明確、有思考性、能激起學生
48、探究的欲望等特征;第二,師生的對話是以理解為核心的,因此,不必強求學生表述的語言必須與學術性對話的一致性,只要學生的表述清晰可懂,教師就不要給予太多的干預和控制;第三,切忌將這種對話理解為就是“一一對話”的活動,使某個對話活動發(fā)生時,成為了教師與學生的兩個人行為,其他人則成為事不關己的“聽眾”;第四,問題的思考性決定了在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回答之間要留有一個的時間空間,缺乏思考性的對話是一種無效的學習行為。演示法有三點是必須要引起注意的:第一,教師的呈示或演示要有典型性,使對象的特征能明顯地顯現出來;第二,教師在呈示或演示之前,要給學生明確具體的觀察和思考的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第三,在呈
49、示或演示的過程中,往往會伴隨著對話,而這種對話不是簡單的“是”與“不是”,而是具有一定思考性的。實驗法有兩點是必須要引起注意的:第一,無論是驗證性實驗還是探索性實驗,都是學生自己的主體性的行為,因此,對于學生操作的方法、過程和手段,要留有一定的開放性,以適應不同學生學習水平、學習方式的習慣和學習策略等的差異性;第二,無論是驗證性實驗還是探索性實驗,都必須引導學生將觀察和思考的注意指向操作的過程,而不要一味地指向結論。練習法要注意兩點:第一,科學的練習不同于機械的重復。即不能將練習法簡單的理解為就是大運動量的、機械式的“題海戰(zhàn)”,而是要講究科學性的訓練。第二,科學的練習應具有明確的練習目標。教學
50、方法的多樣化是指教學方法不是一個不變的程序結構、不同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可以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同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有不同的行為方式、教學方法在一堂課中往往是交替使用的。教學方法的抉擇受到教師對數學教育價值的理解、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確認、教師對學生特點的認識、教師自身的個性特點的制約。掌握教學方法與促進兒童的學習之間關系。教學手段的價值有幫助學生更好的獲得對知識的理解、支持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加強師生在課堂上的交互作用。常見的教學手段有操作材料、輔助學具、電化設備、計算機技術等四類。教學手段的抉擇與運用,主要取決于如下一些變量:有利于學生的動機激發(fā)、有利于學生的探索于發(fā)現、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4、
51、小學數學概念學習的基本分析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事物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概念具有這樣的特征:第一,概念是對兩種以上對象的共同特征的概括;第二,概念主要是以詞的形式來標志的,概念與詞匯實際上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但它們并不都是一一對應的關系;第三,概念是抽象與概括的結果;第四,概念就是對經驗的加工。概念的結構,就是指構成概念的內在屬性,這個內在屬性就是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反映事物與對象的本質屬性的總和稱之為概念的內涵,它是概念的質的反映,表示的是概念反映的是什么樣的事物。反映事物與對象本質屬性的類的稱之為概念的外延,它是概念的量的反映,表示的是概念反映的是哪些事物。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具有反
52、向對應的關系。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擴大內涵,則會縮小其外延;反之,如果我們擴大外延,就會縮小其內涵。概念通過抽象而獲得,抽象是揭示概念內涵的思維方法。概念的分類規(guī)則有:分類必須是相稱的、分類所得各個屬概念應互相排斥、每次分類應按同一標準進行、分類不能越級進行。數學概念就是揭示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形式)和空間形式(關系)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數學概念的形成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直接從現實世界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或空間形式的經驗并經過抽象而得到的;第二種是在已有的數學概念基礎上,經過進一步的抽象、推理、概括等思維活動而得到的。數學概念至少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精確性。數學概念是由詞語或符號的定義所構成的
53、,而這些詞語或符號具有唯一性。因此,數學概念具有精確性,即在任何情況下,這些詞語或符號都反映同一個對象的同一個本質屬性,不應有多重理解性,也不應具有概念的替代現象。第二,抽象性。數學概念往往是“抽象的抽象”,即是一些客觀對象的“概括的概括”,反映的是一類對象的本質屬性。數學概念的呈現方式有不定義方式和定義方式。不定義方式有直接運用、語言描述、圖形描述、枚舉;定義方式有集合定義、發(fā)生定義、外延定義、約定式定義、關系定義、公理化定義。數學概念的主要分類有按數學概念的來源分、按數學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特征看。小學數學概念在學習上的特征有在數學概念組織上的特征、在數學概念獲得上的特征、在數學概念呈現上的特
54、征。兒童形成數學概念的主要特征是一個通過內化達到守恒的過程,形成數學概念的主要途徑是通過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這兩個基本的途徑來實現的。概念形成的主要過程為:第一,感知具體對象階段;第二,嘗試建立表象階段、第三,抽象本質屬性階段、符號表征階段、概念的運用階段。概念同化就是借助學生已有的概念知識,改變其內涵(或外延),從而建立新概念,再通過對比、分析、推理等方法,辨析新概念與原有概念的異同,從而掌握新概念。它一般要經歷:第一,喚起認知結構中的相關概念;第一,喚起認知結構中的相關概念;第二,進一步抽象形成新概念;第三,分離新概念的關鍵屬性。兒童獲得概念能力發(fā)展的基本特點有從獲得一級概念為主發(fā)展到有能力
55、獲得二級概念、概念的獲得以“概念形成”為主逐漸發(fā)展到“概念同化”為主、從認識概念的自身屬性逐步發(fā)展到理解概念間的聯系、數學概念的建立受經驗的干擾逐漸減弱、數、形的分離發(fā)展到數、形的結合。5、 數學問題解決的概述所謂問題,通常地說,就是主體(個體)力圖想要弄清楚或想要說明的困惑,也是主體(個體)力圖想要解決的疑難。問題的價值是激發(fā)人類探索未知、獲得發(fā)展的動力,是催動個體去尋求更多的發(fā)現、更多的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存的目標,是我們進行比較、實驗、猜測、證明甚至產生直覺、頓悟等發(fā)現性探究活動的起點?,F代信息加工理論嘗試將問題分為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問題的客觀方面就是指問題的“課題范圍”(也稱“任務領域”),表示問題的客觀陳述;問題的主觀方面就是指“問題空間”,它通常有三個成分所組成:問題解決的起始狀態(tài),如“一條線段”、“n個點”等;問題解決的目標狀態(tài),如“有多少條不同的線段”;問題解決的中間狀態(tài),即從問題的起始狀態(tài)向目標狀態(tài)轉化的若干可能的途徑,而每一個途徑又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智能倉儲廠房出租居間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車房租賃與停車大數據分析合同2篇
- 專業(yè)跑鞋定制采購合同(2024版)版B版
- 中英對照商品購銷協(xié)議范本(2024年版)版
- 2025年度綠色節(jié)能型廠房裝修合同范本4篇
- 專屬藥物開發(fā):2024年度定制化服務協(xié)議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餐飲企業(yè)食品安全教育與培訓合同6篇
- 2024私人租賃汽車租賃合同范本(含跨境服務)3篇
- 2025年拆除工程勞務服務合同范本(含工期保障)4篇
- 2025便鄰士便利店供應鏈合作框架協(xié)議范本3篇
- 英語名著閱讀老人與海教學課件(the-old-man-and-the-sea-)
- 學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全國醫(yī)學博士英語統(tǒng)一考試詞匯表(10000詞全) - 打印版
- 最新《會計職業(yè)道德》課件
- DB64∕T 1776-2021 水土保持生態(tài)監(jiān)測站點建設與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
- ?中醫(yī)院醫(yī)院等級復評實施方案
- 數學-九宮數獨100題(附答案)
- 理正深基坑之鋼板樁受力計算
- 學校年級組管理經驗
- 10KV高壓環(huán)網柜(交接)試驗
- 未來水電工程建設抽水蓄能電站BIM項目解決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