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概述第一節(jié) 國際貿易的產生與發(fā)展一、資本主義以前的貿易(一)原始社會的貿易(二)奴隸社會的國際貿易在奴隸社會,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其特點是自給自足,生產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消費,而不是為了交換。奴隸社會雖然出現(xiàn)了手工業(yè)和商品生產,但在一國整個社會生產中顯得微不足道,進入流通的商品數(shù)量很少。同時,由于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和生產技術落后,交通工具簡陋,道路條件惡劣,嚴重阻礙了人與物的交流,對外貿易局限在很小的范圍內,其規(guī)模和內容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奴隸社會時期從事國際貿易的國家主要有腓尼基、希臘、羅馬等,這些國家在地中海東部和黑海沿岸地區(qū)主要從事販運貿易。我國在夏商時代進入奴隸社
2、會,貿易集中在黃河流域沿岸各國。(三)封建社會的國際貿易封建社會時期的國際貿易比奴隸社會時期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在封建社會早期,封建地租采取勞役和實物的形式,進入流通領域的商品并不多。到了中期,隨著商品生產的發(fā)展,封建地租轉變?yōu)樨泿诺刈獾男问?,商品經濟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在封建社會晚期,隨著城市手工業(yè)的發(fā)展,資本主義因素已孕育生產,商品經濟和對外貿易都有較快的發(fā)展。二、資本主義時期的國際貿易三、二戰(zhàn)后的國際貿易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過程中,資本主義世界爆發(fā)了三次經濟危機,戰(zhàn)爭的破壞和空前的經濟危機使世界工業(yè)生產極為緩慢,在1912年1938年的25年間,世界工業(yè)生產量只增長了83%,同時,這一時期貿易保護
3、主義顯著加強,獎出限入措施交互推進,螺旋上升,給國際貿易的發(fā)展設置了層層的人為障礙。因此,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國際貿易的擴大過程幾乎處于停滯狀態(tài)。1913年1938年,世界貿易量只增長了3%,年增長率為0.7%,世界貿易值反而減少了32%,而且這一時期,國際貿易的增長更為明顯地落后于世界工業(yè)生產的增長,許多國家對對外貿易的依賴性減小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打斷了各國間特別是歐洲國家與海外國家間的經濟貿易聯(lián)系,使歐洲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下降,而美國的比重卻有了較大的增長。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經濟不發(fā)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亦有所上升。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的特點表現(xiàn)在初級產品和制成品上。第二次
4、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經濟又一次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國際貿易再次出現(xiàn)了飛速增長,其速度和規(guī)模都遠遠超過了19世紀工業(yè)革命以后的貿易增長。二戰(zhàn)后國際貿易領域出現(xiàn)了兩個不同于以前的特征:服務貿易的快速發(fā)展和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第二節(jié) 國際貿易基本概念與分類一、國際貿易基本概念(一)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國際貿易是指不同國家(或地區(qū))之間進行的商品交換活動。這里講的商品交換是廣義的,即包括有形商品和無形商品的貿易活動。既然國際貿易泛指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商品交換,那么,它既包括本國與他國之間的貿易,也包括別的國家之間的貿易。因此,從全世界范圍來看,國際貿易也就是世界貿易(World T
5、rade),一般講的國際貿易,就是指世界貿易。(二)對外貿易(Foreign Trade) 如果從某個國家或地區(qū)的角度來看,對外貿易是指該國(或地區(qū))同別國(或地區(qū))進行的商品交換活動。因為這是立足于一個國家的立場來看待這種商品貿易活動,所以稱為對外貿易,或者也可稱為“國外貿易”或“外部貿易”(External Trade)。有一些海洋島國或者對外貿易活動主要依靠海運的國家(如英國、日本等),又很自然地將對外貿易稱作“海外貿易”(Oversea Trade)。由于對外貿易是由商品的進口和出口兩部分構成的,人們有時又把它叫做“進出口貿易”(Import and Export Trade)或者“輸
6、出入貿易”。(三)貿易額(Value of Trade)貿易額又叫貿易值,是以貨幣表示的反映貿易規(guī)模的指標。各國一般都用本國貨幣加以表示,但為了便于國際比較,許多國家按匯率折算成國際上通用的美元來計量。貿易額通常分為對外貿易額和國際貿易額兩種。國際貿易額則專指世界各國出口貿易額的總和,它亦稱世界貿易額。因此,計算一國對外貿易額占世界貿易額的比重時,通常只能用本國的出口貿易額與世界貿易額相比較而得出。不注意這點,則可能因重復計算而夸大了一國的國際貿易地位。同時,考慮到有關的運費和保險費等不應算作出口貿易額,世界上一般都用離岸價格(FOB)來計算出口額,只有少數(shù)國家的出口貿易額是按到岸價格(CIF
7、)計算的。(四)國際貿易量(Quantity of Trade)國際貿易量是用進出口商品的計量單位(如數(shù)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貿易規(guī)模的指標。按照實物計量單位進行計算,可以剔除價格變動等因素帶來的虛假成分,更準確地反映實際貿易情況。貿易值增加了,貿易量不一定增加,還可能減少。但對一個國家千千萬萬種進出口商品來說,無法用同類計量單位來表示一國對外貿易的總和,只有同種貨幣的金額才能相加,因此,技術上以剔除價格變動的貿易值來替代貿易量,即許多國家和聯(lián)合國通常用貿易量指數(shù)來表示進出口貿易的實際規(guī)模,這樣,貿易量的計量單位仍是貨幣單位。貿易量的計算要用比較的方法。首先,以基期的價格為基數(shù)計算出比較期的價
8、格指數(shù)。然后,用比較期的價格指數(shù)除比較期的貿易值,從而計算出以基期的不變價格為基礎的比較期貿易值,以此作為比較期的貿易量。最后,把比較期的貿易量與基期的貿易值比較,就可以較真實地反映比較期貿易規(guī)模的變化。其中,計算公式如下:比較期價格指數(shù)= 比較期貿易量=比較期貿易值/比較期價格指數(shù)比較期貿易量指數(shù)= 上述公式中,P1表示比較期價格,Q1表示比較期數(shù)量,P0表示基期價格,Q0表示基期數(shù)量。(五)貿易差額(Balance of Trade)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一定時期(如一年)里,出口額與進口額的相差數(shù),叫作貿易差額。如果出口額大于進口額,叫做“貿易順差”或“貿易盈余”,亦稱“出超”(Trade
9、 Surplus);如果出口額小于進口額,則叫“貿易逆差”或“貿易赤字”,亦稱“入超”(Trade Deficit)。貿易差額是衡量一國對外貿易狀況的重要標志。一般說來,貿易順差表明一國在對外貿易收支上處于有利地位,貿易逆差則處于不利地位。(六)國際收支(Balance of Payment)國際收支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年)所有對外經濟交易的收入與支出總額的對比。如果收入大于支出,稱為國際收支順差(或黑字);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則稱為國際收支逆差(或赤字);如果收入等于支出,則稱為國際收支平衡。但是,一般很少見國際收支絕對平衡的。國際收支是由經常賬戶、資本賬戶、官方結算賬戶等組成的,對
10、外貿易收支是經常賬戶中的主要內容,因此,貿易差額對國際收支具有重要影響。(七)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貿易條件是指出口一單位商品可以換回多少單位的外國商品。換回的外國商品越多,稱為貿易條件好轉;換回的外國商品越少,稱為貿易條件惡化。在以貨幣為媒介、以價格表示交換價值的條件下,貿易條件一般以一定時期內出口商品價格與進口商品價格之間的比率。所以貿易條件又叫“進出口交換比價”,或簡稱“交換比價”。這里涉及的是所有進出口商品的價格,而一個國家的進出口商品種類又很多,因此通常用一國在一定時期(如一年)里的出口商品價格指數(shù)同進口商品價格指數(shù)對比進行計算。其具體公式是:貿易條件指數(shù)(TOT)
11、=(出口價格指數(shù)/進口價格指數(shù))100TOT的計算值有三種情況:TOT大于100,即貿易條件好轉;TOT小于100,即貿易條件惡化;TOT等于100,即貿易條件不變。(八)對外貿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RDFT)對外貿易依存度是指一國對外貿易額在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占的比重。也有人用國民生產總值(GNP)來計算外貿依存度,但現(xiàn)在較多地使用GDP來計算外貿依存度。若以X表示出口,M表示進口,則外貿依存度的公式為:RDFT 外貿依存度表明一國的經濟對外貿的依賴程度,也可表明一國經濟國際化的程度。由于進口值不是該國在一定時期內新創(chuàng)
12、造的價值,使外貿依存度表現(xiàn)得較高,因此,很多人使用出口依存度這個概念。出口依存度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出口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出口依存度的公式為:RDET 另外,可以把進口額在GDP中的比重稱為進口依存度。進口依存度的公式為:RDIT (九)國際貿易商品結構(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一國在一定時期里(如一年)各類商品在進出口貿易額中所占的比重,叫做該國的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商品的種類繁多,一種常見的分類方法是根據商品的加工程度,把商品分為初級產品和工業(yè)制成品兩大類。前者是指未經加工或簡單加工的農、林、牧、漁和礦藏的產品,如食品、工業(yè)原料、燃料
13、等。后者是指經過機器完全加工的產品,如機器設備、化學制品和其他工業(yè)品等。還有一種常見的分類方法是根據商品生產中所需要的某種較多的生產要素,把商品分為勞動密集型商品、資本密集型商品等。聯(lián)合國正式采用的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ITC)把貿易商品分為10大類,其中前五類即為初級產品,后五類是工業(yè)制成品。一國出口商品構成取決于它的國民經濟狀況、自然資源豐欠以及對外經濟政策等因素。必須指出,不斷提高外貿商品結構中工業(yè)制成品的比重,是一國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方面。一國出口制成品所占的比重越大,反映它的生產力水平越高,從而它在國際分工的優(yōu)勢地位越明顯。(十)國際貿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Trade
14、)從一國對外貿易的角度而言,地理方向是指一國對外貿易額的地區(qū)分布和國別分布狀況,即該國的出口商品流向和進口商品來自哪些國家或地區(qū)。該指標反映了一國同世界各國或各地區(qū)的經濟貿易聯(lián)系的程度。以中國為例,2007年,中國的主要對外貿易地理方向排名前五位的是歐盟(16.4%)、美國(13.9%)、日本(10.9%)、東盟(9.3%)、中國香港(9.1%)。從國際貿易方面來看,地理方向是指世界貿易額的國別分布或洲別分布情況,反映了各國或各洲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計算各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計算各國的進、出口額在世界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也可以計算各國的進出口總額在國際貿易總額(世界進出口總額)中的比
15、重。二、國際貿易的主要分類(一)按商品流向劃分:出口貿易、進口貿易、過境貿易、轉口貿易、復出口、復進口(二)按商品形態(tài)劃分:有形貿易和無形貿易(三)按境界標準劃分:總貿易和專門貿易(四)按貿易關系分:直接貿易和間接貿易(五)按清償工具劃分:自由結匯貿易和易貨貿易(六)按經濟發(fā)展水平劃分:水平貿易和垂直貿易第三節(jié) 國際分工與世界市場一、國際分工(一)國際分工的含義分工是指勞動分工,即各種社會勞動的劃分,它是人們在進行生產、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形成的,是人類社會生產的基本形式。勞動分工是各種社會形態(tài)所共有的現(xiàn)象,人類社會的經濟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勞動分工發(fā)展的歷史。國際分工(International di
16、vision of labor)是世界各國之間的勞動分工,是社會分工向國外的延伸。國際分工是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它是在近代舉世聞名的產業(yè)革命以后才出現(xiàn)的。國際分工是在資本主義國際產業(yè)革命以后,由于大機器工業(yè)的建立,一國國內的社會分工超越出國家的界限向國際領域擴展,從而形成了與資本主義大機器工業(yè)相適應的分工國際分工。(二)影響國際分工發(fā)展的因素國際分工的形成和發(fā)展,主要取決于兩種條件:一種是社會經濟條件,包括各國的科技水平、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國內市場的大小、人口的多寡和社會經濟結構的差異等;另一種是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土壤、資源、國土面積和地理位置等。而國際分工的性質則是國際
17、生產關系所制約的,具體說,影響國際分工發(fā)展有以下六個因素:(三)國際分工發(fā)展的幾個階段國際分工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國際分工的發(fā)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四)國際分工的類型國際分工的類型是指各類國家和地區(qū)參加國際分工的基本形態(tài)。按照參加國際分工各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來分,國際分工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1.垂直型國際分工2.水平型國際分工3.混合型國際分工(五)國際分工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國際分工是國際貿易和世界市場的基礎,國際貿易和世界市場是隨著國際分工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國際分工對國際貿易產生重要的影響,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1.國際分工影響國際貿易的發(fā)展速度2.國際分工影響國
18、際貿易的市場結構3.國際分工影響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4.國際分工影響國際貿易的利益分配5.國際分工影響一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和世界貿易依存度二、世界市場(一)世界市場1.世界市場的含義市場是商品和勞務交換的領域,是買賣雙方開展交易活動的場所,是商品經濟中社會分工的表現(xiàn)。哪里有分工和商品生產,哪里就有市場。市場的容量和社會分工、社會勞動專業(yè)化的程度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隨著社會分工和商品生產的發(fā)展,市場逐步地發(fā)展,先后經歷了地方市場、民族市場和世界市場三個階段。世界市場(World market)或國際市場(International market)是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通過對外貿易聯(lián)系起來的各國商品流通領域的
19、總和。它是在民族市場或國內市場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產物。2 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fā)展國際分工與世界市場都是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而形成的。世界市場同國際分工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國際分工是世界市場產生的前提,而世界市場的有時國際分工和商品交換得以實現(xiàn)的場所。二者互為因果,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因此,世界市場發(fā)展階段的劃分與國際分工發(fā)展階段的劃分基本上是一致的。世界市場起源于地理大發(fā)現(xiàn),發(fā)展于第一次產業(yè)革命時期,形成于第二次產業(yè)革命階段。3.世界市場的構成當代世界市場的構成,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作不同的分類。以國際市場參加國的社會制度和機制為標準,可以分為世界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
20、市場、世界發(fā)展中國家市場、社會主義國家市場等;以國際市場參加者的地區(qū)分布為標準,可以劃分為北美市場、西歐市場、亞洲市場、中東市場、拉美市場等;以商品為標準可以劃分為國際糧食市場、機械產品市場、電子產品市場、紡織品市場等;以生產要素含量為標準可以劃分為國際勞動密集型產品市場、資金密集型產品市場、技術密集型產品市場、知識密集型產品市場等;從消費者出發(fā),又可以按照職業(yè)、收入水平、年齡組來對世界市場進行區(qū)分,如世界老年人市場、職業(yè)婦女市場、高收入層市場等。通過國際分工聯(lián)系起來的各國間市場,可細分為:國際商品市場、國際金融市場、國際勞務市場、國際信息市場、其他市場。4.當代世界市場的特征世界市場在波動中
21、空前擴大參加世界市場的國家類型日益廣泛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區(qū)域經濟一體化和跨國公司給世界市場以巨大影響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在世界市場上的聯(lián)系在加強(二)世界市場價格1.世界市場價格的種類世界市場價格(International price)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在世界市場上形成的市場價格,即以世界貨幣或國際貨幣表現(xiàn)的商品國際價值及國際使用價值。世界市場價格按形成的條件和變動特征可分為封閉市場價格和自由市場價格兩大類。2.世界市場價格形成和變動的基本規(guī)律國際價值是世界市場價格的基礎國際價值(International value)是世界市場范圍內的商品市場價值。商品的國際價值與國內價值在本質上
22、是相同的,但在數(shù)量和表現(xiàn)形式上存在這差異。商品的國內價值或國別價值是由該國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是以該國的貨幣表示的,而國際價值是在世界平均技術條件下,在各國勞動者平均勞動強度下,由生產某種商品時所需要的世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是由世界貨幣來表示的。影響國際價值量變化的因素,除了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勞動強度的大小和國際分工與世界市場聯(lián)系的廣度和深度外,還與參加貿易國家的貿易量大小有直接的關系。如果一個國家某種商品參與國際貿易的數(shù)量比較大,則該國這種商品的國別價值就會更多地體現(xiàn)為國際價值。世界市場上商品價值量的決定服從于“眾數(shù)原則”。世界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商品具體世界市場價格的形
23、成商品的國際價值是世界市場價格形成的基礎,但這并不等于每一次商品交換的世界市場價格都與國際價值相一致。因為,在世界市場上,商品的供求不平衡是經常性的現(xiàn)象,而且存在著買方之間、賣方之間和買賣雙方之間激烈的競爭。當供大于求時,買方在競爭中居于優(yōu)勢地位,因而使得商品的世界市場價格低于國際價值;反之,當供不應求時,賣方居于競爭的優(yōu)勢地位,使世界市場價格高于國際價值。因而,商品的國際價值是相對穩(wěn)定,但世界市場價格卻是經常變動的。3.影響世界市場價格變動的因素世界市場上的壟斷力量。經濟周期。各國政府的對外貿易政策措施。國際通用貨幣幣值的變動。商品的質量。商品銷售中的其他因素。自然災害、政治動亂、戰(zhàn)爭等非經
24、濟因素也對國際市場價格的高低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Thank You!Your company slogan in here第二章 古典自由貿易理論與保護貿易理論第一節(jié) 古典自由貿易理論一、絕對優(yōu)勢論(一)絕對優(yōu)勢理論的主要論點絕對優(yōu)勢論(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是斯密主張自由貿易的理論依據,在該理論的論述中,主要包括以下三個論點:1.分工提高勞動生產率2.分工的原則是絕對優(yōu)勢3.分工的基礎是有利的自然稟賦或后天的有利條件(二)絕對優(yōu)勢論的假設條件1.理論分析模型是221模型。2.勞動在國內可以自由移動,但在國際間不能自由移動。3.兩國的資源都已得到充分利用。4
25、.自由貿易。5.規(guī)模報酬不變。6.沒有考慮運輸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7.貿易平衡。(三)絕對優(yōu)勢論的論證假設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美國。兩國都生產布料和小麥兩種產品,由于自然資源和生產技術條件不同,兩國生產等量布料和小麥需要使用的生產成本不同。如表3-1所示,在中國生產1米布料需要4小時的勞動投入,而在美國卻需要6小時的勞動投入。勞動生產率(Labor Productivity)為花費1小時勞動力可以生產的產品數(shù)量,所以中國布料行業(yè)的勞動生產率為1/4米布料,而美國布料行業(yè)的勞動生產率為1/6米布料。也就是說:中國工人生產布料時要比美國工人有效率,中國在布料行業(yè)的生產上具有絕對優(yōu)勢。同樣,表
26、3-1表明美國在小麥行業(yè)的生產上具有絕對優(yōu)勢。分工前,兩國一年的總產量為2米布料和2千克小麥;分工之后,中國專門生產布料,產量為3米,美國專門生產小麥,產量為4千克(見表3-2)。兩國由于專業(yè)化分工,勞動生產率水平大大提升,世界兩種產品的總產量也增加了。那么通過自由貿易各國是如何獲益的呢?假定中國用自己生產的一半布料與美國交換,交換比例為1:1。這樣中國布料和小麥的消費量分別是1.5米和1.5千克,美國布料和小麥的消費量分別是1.5米和2.5千克(見表3-3)??傮w來看,兩國對兩種產品的消費量都比貿易之前增加了,兩國的福利水平都有所提高。如果兩國維持貿易前的消費水平不變,對中國來說只需要用8小
27、時的勞動力去生產2米布料,用其中的1米布料與美國交換,比自己都生產要節(jié)省4小時勞動力。同樣道理,美國用4小時勞動力生產2千克小麥,與中國交換后得到1米布料,比自己都生產要節(jié)省4小時勞動力,所以說分工與交換使兩國節(jié)約了勞動力。(四)絕對優(yōu)勢論的簡評絕對優(yōu)勢論含有科學的成分。與只關心流通領域的重商主義者不同,斯密比較注重對生產領域的社會經濟現(xiàn)象進行研究,從而對國際貿易問題提出了全新的觀點。在歷史實踐中,他的理論為英國新興產業(yè)資產階級反對貴族地主和重商主義者,發(fā)展資本主義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直到今天,其關于分工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積極參與國際分工、開展自由貿易對所有國家有利等觀點仍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
28、義。二、比較優(yōu)勢論大衛(wèi)李嘉圖(David Ricardo)在亞當斯密絕對優(yōu)勢論的基礎上向前發(fā)展了一步,提出了比較優(yōu)勢論(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不限于絕對成本差異,只要各國之間存在商品的相對成本差異,就有參與國際分工和貿易并獲得貿易利益的可能。大衛(wèi)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論認為:在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中真正起到決定作用的是比較優(yōu)勢,而不是絕對優(yōu)勢。哪怕一個國家在兩種商品的生產上都具有絕對優(yōu)勢,而另一個國家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上都表現(xiàn)出絕對劣勢,兩國之間仍有可能通過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而獲得利益。因為具有絕對優(yōu)勢的國家可以選擇兩種產品中優(yōu)勢較大的集中生
29、產并出口,而具有絕對劣勢的國家可以選擇兩種產品中劣勢較小的產品集中生產并出口,這樣兩個國家同樣能夠得到較高的福利水平。這就是比較優(yōu)勢論中的“兩優(yōu)擇其重,兩劣取其輕”的原則。(一)比較優(yōu)勢論的基本假設同斯密的絕對優(yōu)勢論一樣,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論也是建立在一系列簡單的假定條件基礎上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只有兩個國家,生產兩種商品。2.自由貿易。3.勞動是唯一的生產要素,所有勞動都是同質的。4.勞動在國內可以自由流動,但在兩國之間則不能自由流動。5.每種產品的國內生產成本都是固定的,沒有運輸費用。6.貿易方式是直接的物物交換,沒有貨幣作為中間媒介。(二)比較優(yōu)勢論的論證我們仍然使用前一案例,但是因
30、為某種技術的創(chuàng)新,美國生產布料和小麥的效率提高了一倍,即生產1米布料,美國原來需要6小時,現(xiàn)在只需要3小時的時間;生產1千克小麥,美國原來需要2小時,現(xiàn)在只需要1小時的時間。我們假設中國的生產效率沒有改變。從表3-4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兩種產品的勞動生產率都比中國的高,即美國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上均具有絕對優(yōu)勢。如果貿易是由絕對優(yōu)勢決定的,美國是否會出口所有的產品,而中國只能進口所有的產品?李嘉圖認為,決定貿易的不是絕對優(yōu)勢,而是比較優(yōu)勢。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布料和小麥的生產上均具有絕對劣勢,而美國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上均具有絕對優(yōu)勢,根據“兩優(yōu)取其重,兩劣取其輕”的原則,中國可以選擇集中所有勞動力生產
31、絕對劣勢較小的布料,而美國可以選擇集中勞動力生產絕對優(yōu)勢較大的小麥。從表2-5可以看出,兩國分工后的總產出有所增加,布料的產量由分工前的2米增加到3米,小麥的產量由分工前的2千克增加到4千克。如果中國用產出的一半與美國交換,交換比例為1:1。從表3-6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和美國兩種產品的消費水平都提高了,各國通過分工和貿易獲得了更大的利益。我們再從機會成本角度分析一下中美兩國分工和貿易的產生。在中國布料生產的機會成本仍然是1/2千克小麥,而在美國的機會成本仍是3千克小麥。中國布料比美國布料的機會成本要低,我們稱中國布料具有比較優(yōu)勢。同樣我們可以得出中國小麥的機會成本為2米布料,美國小麥的機會成本
32、為1/3米布料,美國小麥比中國小麥的機會成本要低,我們說美國小麥具有比較優(yōu)勢,美國會集中勞動力生產小麥,而中國會集中勞動力生產布料。如果兩國之間允許自由貿易,中國會向美國出口布料,而美國會向中國出口小麥。從上述例子我們看出,雖然中國沒有任何一個行業(yè)具有絕對優(yōu)勢,但是中國仍然可以出口它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產品;雖然美國所有行業(yè)都具有絕對優(yōu)勢,但是美國也不需要去生產所有的產品,而是只需出口它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產品,換回它不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產品。(三)比較優(yōu)勢論的現(xiàn)代經濟學分析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一些經濟學家開始將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論放在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框架之下來進行分析,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一些分析工具被運
33、用到包括比較優(yōu)勢論在內的國際貿易理論中來,從而使國際貿易理論框架更為嚴密,國際貿易模型成為更加接近現(xiàn)實的貿易模型。新古典經濟學體系的核心內容是完全競爭狀態(tài)下的均衡分析,在這一體系之下,經濟學家運用機會成本、生產可能性曲線和無差異曲線三個分析工具,對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進行了一系列的現(xiàn)代經濟學分析。假設只有A、B兩個國家和X、Y兩種產品,在不參與其他對外貿易的條件下,我們用機會成本、生產可能性曲線和社會無差異曲線來分析兩國生產和交易的均衡。在圖2-1中,PPCA和PPCB分別是A、B兩國的生產可能性曲線,代表兩國的供給。而曲線C1、C2、C3分別是每個國家的社會無差異曲線,代表各國的需求,在這個曲線
34、簇中必然有一條與生產可能性曲線相切,圖2-1中的兩個切點為A點和B點,就是沒有對外貿易的條件下一個國家經濟的生產均衡點。A、B兩點所在的切線TA和TB的斜率分別表示A、B兩國在封閉條件下兩種商品的相對價格,即國內X和Y商品的相對價格比率。 比較A、B兩國國內的相對價格不難看出,A國生產Y產品具有相對優(yōu)勢,而B國生產X產品具有相對優(yōu)勢。根據比較優(yōu)勢理論,兩國可以按照各自的相對優(yōu)勢進行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A國放棄生產X產品,將原來生產X產品中的資源全部投入到Y產品的生產中,反映到圖2-1中這一趨勢就表現(xiàn)為A點沿PPCA曲線向左上方移動;而B國則放棄生產Y產品,將原來用于生產Y產品的資源全部投入到X
35、產品的生產中,反映到圖2-1中就表現(xiàn)為B點沿PPCB曲線向右下方移動。按照這種趨勢移動后得到圖2-2。從圖2-2中我們可以看出,A國的均衡點由A點移動到A點,B國的均衡點從B點移動到B點,使A、B兩國生產X產品和Y產品的機會成本逐漸增加。在A點和B,A、B兩國的相對價格線TA和TB則數(shù)著生產的專業(yè)化分工而變化,最后使兩國國內的相對價格相同,形成統(tǒng)一交換價格線Tw。在這種情況下,A國會生產Y產品去交換X產品,即出口DC的Y產品,進口DA的X產品,社會無差異曲線決定的消費點C超過了生產可能性曲線PPCA給出的界限,這表明交換使A國福利水平提高;B國則出口FE的X產品,進口FBY產品,消費點E也超出
36、了生產可能性曲線PPCB的界限,表明交換也使B國福利水平提高。(四)比較優(yōu)勢論的例外情況比較優(yōu)勢理論強調兩國之間在進行貿易前,十分強調要有勞動生產率比例差異或成本比例差異,因為僅僅有勞動生產率差異或成本差異不一定能引起貿易,一個必要的條件是兩國間勞動生產率比例差異或成本差異程度不能夠相等。于是比較優(yōu)勢理論有一種不是很常見的例外:如果一國在兩種商品的生產上均處于絕對劣勢地位或絕對優(yōu)勢地位,并且兩者的不利程度或有利程度是相同的,則不會發(fā)生貿易。從表2-7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上均具有絕對劣勢,且兩種產品的勞動力成本差異相同,勞動生產率均為1/4;美國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上均具有絕對優(yōu)勢,且兩
37、種產品的勞動力成本差異也相同,勞動生產率均為1/3,所以兩國之間不能進行分工和交換。如果一定要讓兩國實現(xiàn)專業(yè)化分工生產,讓美國仍然專業(yè)生產小麥,中國仍然專業(yè)生產布料,那么專業(yè)化生產之后世界總產量沒有發(fā)生改變,仍然是2米布料和2千克小麥,如表2-8所示。如果中國用單位的布料與美國1單位的小麥進行交換,顯然貿易的結果與沒有分工的情況是一樣的。如果中國不與美國進行交換,那么貿易的結果是一國貿易利益的增加是以另一國貿易利益的喪失為代價的,這種貿易是一種零和博弈。貿易利益喪失的國家寧可自己生產并在國內交換,也不愿參加國際貿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會發(fā)生貿易。由此可見,比較優(yōu)勢理論是建立在成本差異的基礎上的
38、,有成本差異可能會產生貿易,絕對成本差異可以獲得絕對利潤,相對成本差異可以獲得相對利潤,相等成本差異無利潤可圖。(五)比較優(yōu)勢論的簡評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論的基本思想非常簡潔,在分析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及其福利影響方面都是比較有說服力的,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三、相互需求論(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論(Reciprocal Demand Theory)相互需求論最早是由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在1848年出版的經濟著作政治經濟學原理及其在社會哲學上的應用(簡稱政治經濟學原理)中提出的。相互需求論對比較優(yōu)勢論的補充主要體現(xiàn)在三方面:首先,用兩國商品交換比例的
39、上下限解釋了互惠貿易的范圍;其次,用貿易條件說明了貿易利得的分配;最后,用相互需求程度解釋了貿易條件的變動。1.比較成本確定互惠貿易的范圍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論在滿足比較優(yōu)勢論的幾個基本假設的基礎上,用兩國商品交換的比例的上下限闡述貿易雙方獲利的范圍問題。以表2-9來解釋這個問題。圖2-3中,縱軸表示小麥,橫軸表示玉米。兩國國內的交換比例用從原點引出的射線的斜率來表示。A表示美國國內的交換比例,為小麥交換玉米的下限,其斜率為1:2/3;B表示英國國內的交換比例,為小麥交換玉米的上限,其斜率為1:2。A與B之間為互惠貿易區(qū),位于該區(qū)域的任何從原點引出的射線的斜率,都是互利貿易條件。 2.貿易條件影響
40、貿易利益的分配國際貿易能給參加國帶來利益。貿易利益的大小取決于兩國國內交換比例之間的范圍(即互惠貿易范圍)的大小,至于貿易利益分配的多少則取決于具體的貿易條件。3.相互需求法則穆勒將需求因素引入國際貿易理論之中,來說明貿易條件決定的原則。他認為一切貿易都是商品的交換,一方出售商品便是購買對方商品的手段,即一方的供給便是對對方商品的需求,所以供給和需求也就是相互需求。在比較成本確定的兩國互惠貿易中,貿易條件或兩國間商品交換比例是由兩國相互需求對方產品的強度決定的,它與兩國相互需求對方產品總量之比相等,這樣才能使兩國貿易達到均衡。如果兩國的需求強度發(fā)生變化,則貿易條件或兩國間的交換比例必然發(fā)生變動
41、。一國對另一國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強,而另一國對該國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弱,則貿易條件對該國愈不利,該國的貿易所得愈小;反之則貿易條件對該國愈有利,該國貿易所得愈大,這就是相互需求法則(又稱國際需求方程式)。(二)馬歇爾的相互需求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是19世紀末20世紀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新古典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經濟學的理論核心是建立在邊際效用論和生產費用論基礎上的均衡價格論。1.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2.均衡價格論(Theory of Equilibrium Price)3.提供曲線(Offer Curve)提供曲線就是相互需求曲線,表示在各種貿易條件
42、下,一國為了達到最高的福利水平所愿意進行的各種進出口組合,即對應某一個進口量一國愿意提供出口量的軌跡。兩個國家提供曲線的均衡交匯點,就是國際商品交換比率,即國際市場均衡價格。仍以美、英兩國貿易為例。對英國來說,在圖2-4中OX軸表示出口玉米的數(shù)量,OY軸表示從美國進口小麥的數(shù)量;相反,對美國來講,OX軸表示從英國進口玉米的數(shù)量,OY軸表示出口小麥的數(shù)量。OA表示英國的提供曲線,OB表示美國的提供曲線。提供曲線上的每一點的斜率都表示一個貿易條件。它等于曲線上任意點到X軸的距離和到Y軸距離之比,即小麥和玉米的交換比例。 (三)相互需求論簡評相互需求論補充和發(fā)展了比較優(yōu)勢論,它解決了國際貿易為參加方
43、帶來利益的范圍、雙方如何分配利益、互惠范圍等問題。穆勒指出,兩國產品的交換比例越接近于哪個國家的國內交換價格,哪個國家的獲利就越少;反之,獲利越多。但穆勒關于相互需求強度決定貿易條件的觀點和實際不相符。這一論點有一個很重要的假設前提,就是在物物交換下供給和需求相等,但是在現(xiàn)實中出口和進口不是簡單地以物易物,而是需要貨幣作為媒介。四、要素稟賦論20世紀30年代由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Heckscher)和俄林(Ohlin)在李嘉圖比較優(yōu)勢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要素稟賦理論(Factor Endowment Theory)是現(xiàn)代國際貿易理論的新開端,被譽為國際貿易理論的柱石,在國際貿易理論發(fā)展中具有里
44、程碑意義。要素稟賦理論是一顆根深葉茂的理論巨樹,其基本內容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要素稟賦理論用生產要素豐缺來解釋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和一國的進出口貿易模型。廣義的要素稟賦理論包括狹義的要素稟賦理論和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一)要素稟賦論的相關概念1.生產要素和要素價格生產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生產活動必須具備的主要因素或在生產中必須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勞動和資本三要素,加上企業(yè)家的管理才能為四要素,也有人把技術知識、經濟信息當作生產要素。要素價格(Factor Price)則是指生產要素的使用費用或要素的報酬,例如,土地的租金,勞動的工資,資本的利息,
45、管理的利潤等。2.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產品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產品生產中某種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各種商品由于屬性不同,生產中所要求的要素比例也不同,比如農產品要求較多的土地,紡織品則要求較多的勞動力。根據商品生產中所要求的不同要素間的比例,可以把產品劃分為不同種類的要素密集型產品(Factor Intensity Commodity)。在通常情況下,經濟學家將商品劃分為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等四種基本類型。3.要素稟賦和要素豐裕度要素稟賦(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國所擁有的可用于生產商品和勞務的各種生產要素的總量,既包括“自
46、然”存在的資源,也包括“獲得性”資源(如技術和資本),這是一個絕對量的概念。要素豐裕度(Factor Abundance)則是指在一國的生產要素稟賦中某要素的供給所占比例大于別國同種要素的供給比例而相對價格低于別國同種要素的相對價格。衡量要素的豐裕程度有兩種方法:一是以生產要素供給總量衡量,若一國某要素的供給比例大于別國的同種要素的供給比例,則該國相對于別國而言,該要素豐裕;另一種方法是以要素相對價格(即某要素的價格和別的要素價格的比率)衡量,若一國某要素的相對價格低于別國同種要素的相對價格,則該國該要素相對于別國豐裕。以總量法衡量的要素豐裕只考慮要素的供給,而以價格法衡量的要素豐??紤]了要素
47、的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因而較為科學。(二)要素稟賦論的基本假設要素稟賦論基于一系列簡單的假設前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只有兩個國家、兩種商品、兩種生產要素(勞動和資本),即222模型。假設的目的是為了便于用一個二維平面圖來說明這一理論。2.兩國的技術水平相同,即同種產品的生產函數(shù)相同。這意味著如果兩國要素價格相同,兩國在生產同一商品時就會使用相同數(shù)量的勞動和資本。如果一定的人均資本在日本生產出某個產量的產品,同一資本勞動比例會在中國生產出相同數(shù)量的產品。3.X產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Y產品是資本密集型產品。即不存在生產要素密集度逆轉的情況。4.兩國在兩種產品的生產規(guī)模報酬不變。這意味著某種商品的
48、資本和勞動使用量一同增加,則該產品產量也以同樣比例增加,即單位生產成本不隨生產規(guī)模的增減而變化,因而沒有規(guī)模經濟利益。5.兩國進行的是不完全專業(yè)化生產。即盡管是自由貿易,兩國仍然繼續(xù)生產兩種產品,亦即無一國是小國。6.兩國的消費偏好相同。若用社會無差異曲線反映,那么兩國的社會無差異曲線的位置和形狀相同。7.在兩國中,兩種商品和兩種生產要素的市場是完全競爭的。這是指市場上無人能夠購買或出售大量商品或生產要素而影響其市場價格。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商品價格等于其生產成本,沒有經濟利潤。8.一國內部的生產諸要素能夠自由流動,但在兩國間不能自由流動。這表明:在一國內部,勞動和資本能夠自由地從某些低收入地區(qū)
49、、行業(yè)流向高收入地區(qū)、行業(yè),直至各地區(qū)、各行業(yè)的同種要素報酬相同,這種流動才會停止。而在國際間,卻缺乏這種流動性,因而在沒有貿易時,國際間的要素報酬差異始終存在。9.假定沒有運輸費用,沒有關稅或其他阻礙自由貿易的障礙。這意味著生產專業(yè)化過程可持續(xù)到兩國商品相對價格相等為止。如果存在著運輸成本和關稅,兩國的價格差小于或等于每單位貿易商品的運輸成本和關稅時,兩國的生產分工就會停止。(三)要素稟賦論的理論分析1.理論內容赫克歇爾與俄林創(chuàng)立的要素稟賦論,最初是用傳統(tǒng)的經濟學方法來表述的,即文字描述與邏輯推理,后來的經濟學家將他們首創(chuàng)理論放在新古典經濟學框架之下,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發(fā)展成了一個簡單的
50、數(shù)理模型,并歸納出了一個簡潔的定理,這便是赫克歇爾俄林定理,簡稱H-O定理或H-O模型。2.理論的一般均衡分析要素稟賦論的一般均衡分析可以用圖2-5來說明。從示意圖的右下角開始分析,生產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和社會消費偏好共同決定對最終產品的需求,而對最終產品的需求產生了對生產要素的派生需求,要素的供給和需求則決定要素的價格,要素的價格和生產技術又決定最終產品的價格。因此,不同國家商品相對價格的差異決定比較優(yōu)勢和貿易模式(即一國應該生產何種商品)。3.理論的幾何分析在這個幾何模型中,假設兩國技術水平一樣,但假設A國的勞動要素相對豐裕,B國的資本要素相對豐裕,兩國的要素稟賦不同使得兩國有不同的生產
51、可能性曲線,見圖2-6。PPC1表示A國的生產可能性曲線,向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延伸X延伸。而PPC2表示B國的生產可能性曲線,向資本密集型的產品Y延伸。假設兩國的需求條件相同,因此,我們用一條無差異曲線I1表示兩國消費者的偏好。(四)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國際貿易可能導致要素價格均等化的論點最早是由赫克歇爾提出的。俄林則認為,雖然各國要素缺乏流動性使世界范圍內要素價格相等的理想狀態(tài)不能實現(xiàn),但商品貿易可以部分代替要素流動,彌補缺乏流動性的不足,所以國際貿易使要素價格存在著均等化趨勢。由于這個定理是建立在赫克歇爾俄林模型基礎上,并由薩繆爾森發(fā)展,所以,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又被稱為赫克歇爾俄林薩繆爾森定理
52、,可以表述為:在滿足要素稟賦論的全部假設條件下,國際貿易會使得各國同質的生產要素獲得相同的相對與絕對收入。這樣一來,國際貿易就代替了國際生產要素的流動。(五)要素稟賦論的簡評赫克歇爾、俄林、薩繆爾森的要素稟賦論和要素價格均等化學說是在比較優(yōu)勢論的基礎上的一大進步,有其合理的成分和借鑒意義。五、里昂惕夫之謎1953年開始,里昂惕夫挑起了經濟學界針對赫克歇爾俄林模式展開的大論戰(zhàn),運用投入與產出分析法對要素稟賦論進行驗證,得出里昂惕夫之謎,成為西方傳統(tǒng)微觀國際貿易理論在20世紀中葉新發(fā)展的轉折點。(一)里昂惕夫對要素稟賦理論的檢驗里昂惕夫深信要素稟賦理論。20世紀50年代初,他運用自己首創(chuàng)的投入產出
53、分析法,想通過美國的數(shù)據來檢驗赫克歇爾俄林的要素稟賦理論的正確性。他根據1947年美國200種產業(yè)部門的出口產品和進口產品的資料,編制了美國的投入產出表。他假設美國減少出口品生產和進口品的數(shù)值都為100萬美元,然后考察它們各自的資本與勞動的比率有何影響:當出口減少時,將有多少數(shù)量的資本和勞動會多余,而當進口替代商品生產增加時,資本和勞動的需求量會如何增加。按赫克歇爾俄林的要素稟賦論,一國出口的是密集使用本國豐裕的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商品,進口的是密集使用本國稀少的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商品。一般認為美國是個資本豐裕的國家,它應該出口資本密集型商品,進口勞動密集型商品。因此,里昂惕夫期望他的驗證將表明,出
54、口產業(yè)部門將有相對多的資本量被釋放出來,而進口替代產業(yè)部門會相對需求較多的勞動量??墒牵l(fā)現(xiàn)的恰好是完全相反的結果(見表2-10)。(二)對里昂惕夫之謎的不同解釋里昂惕夫之謎不但促成了一些類似的研究工作,也引起了經濟學家們對“謎”作出不同解釋。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解釋。1.勞動效率的差異2.人力資本的差異3. 存在貿易壁壘4. 忽略自然資源因素5.要素密集型逆轉發(fā)生(三)里昂惕夫之謎簡評里昂惕夫之謎是西方傳統(tǒng)國際貿易理論發(fā)展的界碑。里昂惕夫對要素稟賦論的檢驗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推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國際貿易理論的新發(fā)展。他的投入產出分析法對美國貿易結構的計算分析,開辟了用
55、統(tǒng)計數(shù)據全面檢驗貿易理論的道路。第二節(jié)保護貿易理論一、重商主義重商主義(Mercantilism)是資產階級最初的經濟學說,出現(xiàn)在西歐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時期,即資本的原始積累時期,反映了這個時期商業(yè)資本的利益和要求。它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了最初的理論考察,是1518世紀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種經濟哲學。歷史上對國際貿易的研究和理論在最早的時候幾乎都是出自重商學派的著作。(一)重商主義的發(fā)展階段重商主義的發(fā)展經歷了兩個階段,15-16世紀下半葉的早期重商主義和16世紀下半葉-17世紀的晚期重商主義。早期的重商主義,也稱為重金主義(Bullionism),以“貨幣差額論”為中心,代表人物是英
56、國的威廉斯塔福德(W Stafford)。貨幣差額論者把增加國內貨幣積累,防止貨幣外流視為對外貿易政策的指導原則,認為國家采取行政手段,禁止金銀輸出,在對外貿易上遵循少買(甚至不買)多賣的原則,使每筆交易和對每個國家都保持順差,就可以使金銀流入國內。晚期的重商主義以“貿易差額論” (Theory of Balance of Trade)”為中心,代表人物是英國的托馬斯孟(Thomas Mun),其主要著作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被奉為貿易差額論的圣經。貿易差額論者也認為應盡量爭取外貿順差,以防止貨幣外流和增加金銀財富。但他們與貨幣差額論者的一個明顯區(qū)別是不反對把金銀貨幣輸出國外,認為在對外貿易中
57、只要始終堅持多賣少買的方針,即付給外國的貨幣始終少于從外國收回的貨幣,那么金銀就會以外貿順差的形式流入國內,就能達到保持本國貨幣收入不斷增長的目的。(二)重商主義的貿易政策1.貨幣管制政策 2.對外貿易壟斷政策 3.獎出限入政策 4.發(fā)展本國航運政策 5.發(fā)展本國工業(yè)政策(三)重商主義的意義及局限性重商主義是16-17世紀由一些巨商、律師、政府官員等在實際的貿易、工業(yè)、航運和行政工作中提出的國際貿易理論,它匯集了當時歐洲各國國內經濟和對外貿易方面主要的思想和政策,代表了當時歐洲商業(yè)資本者的利益,在歷史上有一定的進步作用和現(xiàn)實意義。首先,在理論上,重商主義貿易學說沖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縛,提出了對外
58、貿易能使國家富足,適應了當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要求,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fā)展。其次,在政策上,重商主義貿易學說提供了關于國家干預對外貿易的一系列主張,當時西歐各國實行重商主義貿易政策的結果,促進了商品貨幣關系的發(fā)展,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推進了歷史的發(fā)展。由于商業(yè)資產階級的歷史局限性和國際貿易實踐的限制,重商主義對外貿易學說存在許多缺陷和不足。首先,貿易差額論是最早的國際貿易理論,但是在理論上是膚淺不成熟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其次,貿易差額論隱含著錯誤的假定前提,即把貨幣與財富混為一談,錯誤地認為貨幣是衡量一個國家富強程度的尺度,并且認為世界的物質財富是固定的、有限
59、的,這個固定的物質財富在不同的國家之間進行分配,一國之所得必為他國之所失。第三,貿易差額論認為財富和利潤都產生于流通過程的觀點是錯誤的。他們認為,流通及外貿是財富和價值增值的源泉,將黃金和白銀當作唯一的財富。二、保護關稅論(一)保護關稅論的基本內容漢密爾頓的保護關稅論主要是圍繞制造業(yè)展開分析的。他認為,制造業(yè)在國民經濟發(fā)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自由貿易政策不適合美國制造業(yè)的發(fā)展。美國作為一個剛剛起步的國家,難以與其他國家的同類企業(yè)進行競爭,因此,自由貿易的結果也可能使得美國繼續(xù)充當歐洲的原材料供應基地和工業(yè)品的銷售市場,國內的制造業(yè)卻難以得到發(fā)展。漢密爾頓還詳細論述了發(fā)展制造業(yè)的直接與間接利益
60、。他認為,制造業(yè)的發(fā)展對國家利益關系重大。它不僅能夠使特定的生產部門發(fā)展起來,還會產生連帶效應,使相關部門也得到發(fā)展,這些發(fā)展能夠給美國帶來利益。(二)保護關稅論的歷史評價漢密爾頓的保護關稅論是從美國經濟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所得出的結論,反映了美國建國初期急需發(fā)展本國的工業(yè),走工業(yè)化發(fā)展道路,追趕歐洲工業(yè)先進國的強烈要求。這一觀點的提出,為落后國家進行經濟自衛(wèi)和與先進國家相抗衡提供了理論依據。三、幼稚工業(yè)保護論幼稚工業(yè)保護論(Infant industry theory)是由德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歷史學派的主要先驅者李斯特在其1841年發(fā)表的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The Nat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爸爸計劃課件教學課件
- 課件創(chuàng)意制作教學課件
- 茶具英語課件教學課件
- 二手汽車購買合同
- 臨時工建筑維修合同
- 交通樞紐物業(yè)管理服務知識常識培訓
- 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合同
- 個人貸款協(xié)議書
- 臨沂影視設施行業(yè)勞動合同模板
- UIUX設計師勞動合同
- 四川省成都市九縣區(qū)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
- 戶外廣告安裝施工方案
- 2023醫(y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要點釋義(第二版)對比版
- 攝影器材采購合同模板
- 增補 金額 合同模板
- 部編語文二學年上冊第四單元集體集備及教材解讀
- 4.2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fā)展真理 課件高中政治統(tǒng)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
- (婦幼健康項目)危重新生兒救治項目理論及技能操作題庫(供參考)
- 高職護理專業(yè)《外科護理技術》說課稿
- 信息化系統(tǒng)安全運維服務方案三篇
- 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化工生產技術賽項)省選拔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