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基礎知識題庫 基礎理論第十四單元 病機_第1頁
中醫(yī)基礎知識題庫 基礎理論第十四單元 病機_第2頁
中醫(yī)基礎知識題庫 基礎理論第十四單元 病機_第3頁
中醫(yī)基礎知識題庫 基礎理論第十四單元 病機_第4頁
中醫(yī)基礎知識題庫 基礎理論第十四單元 病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四單兀病機

一、A1

1、實證常見于外感的()

A.末期

B.初期

C.各個階段

D.初期或中期

E.以上均非

2、邪正盛衰決定著()

A.病證的寒熱

B.病位表里

C.氣血的盛衰

D.病證的虛實

E.病勢的輕重

3、決定病證虛實變化的主要病機是()

A臟腑功能活動的盛哀

B.陰精的盛衰

C.氣血的盛衰

D.正邪的盛衰

E.陽氣的盛衰

4、邪熱內伏,反見四肢厥冷的病機是()

A.陽盛則陰病

B.陰盛則寒

C.陽虛則寒

D.陰損及陽

E.陽盛格陰

5、陰陽互損病機的理論基礎是()

A.陰陽相互轉化

B.陰陽相互消長

C.陰陽互根互用

D.陰陽相互制約

E.陰陽相互對立

6、陰損及陽是指()

A.陰液虧損,不能制陽

B.陰盛于內,格陽于外

C.陰虛陽無以生,陽氣隨之虧虛

D.陰盛傷陽,陽氣受損

E.以上均非

7、陰陽偏衰以哪一臟為根本()

A.心

B.肝

C.腎

D.脾

E.肺

8、陰偏衰的主要病機是()

A.陽氣亢盛,陰氣相對不足

B.陽熱盛極,格陰于外

C.陽熱亢盛,消耗陰液

D.陰液不足,陰不制陽

E.陰液虧損,陽亦不足

9、“陰勝則寒"的證候性質是()

A.假熱證

B.假寒證

C.虛寒證

D.實寒證

E.寒熱錯雜證

10、“陽勝則熱”的證候性質是()

A.虛熱證

B.假熱證

C.實熱證

D.寒熱錯雜證

E.真熱假寒證

11、下列有關陰陽失調內容的敘述,錯誤的是()

A.陽虛則寒,虛而有寒,以虛為主

B.陰盛則寒,以寒為主,虛象明顯

C.陽氣虛衰,氣虛為基礎

D.陽氣不足,多責脾腎之陽

E.亡陽多由邪氣過盛,正不敵邪,陽氣損傷太多

12、病勢處r迂延狀態(tài)的機制是()

A.邪正相持

B.正虛邪戀

C.邪盛正衰

D.邪去正虛

E.正盛邪退

13、“至虛有盛候”的病機是()

A.實

B.虛

C.虛實夾雜

D.真實假虛

E.真虛假實

14、“大實有嬴狀”的病機是()

A.由實轉虛

B.實中央虛

C直實假虛

D.真虛假實

E.以上均非

15、“實”的病機是()

A.邪盛正衰同時存在

B.邪氣亢盛,正氣未哀

C.正氣旺盛,抗邪有力

D.正氣旺盛,邪氣不盛

E.以上均非

16、卜列各項屬實證的臨床表現(xiàn)()

A.二便不通

B.二便失禁

C.自汗盜汗

D.疼痛隱隱

E.以上均非

17、卜.列各項屬虛證的臨床表現(xiàn)是()

A.二便不通

B.精神亢奮

C.煩躁不寧

D.二便失禁

E.疼痛劇烈

18、虛證的概念是()

A.以正氣不足,抗病能力低下為主的病理變化

B.正氣不足,邪氣亢盛的病理變化

C.邪氣亢盛,正氣日衰,臟腑機能減退的病理變化

D.正虛邪戀的病理變化

E.以上均非

19、重陰必陽的病機是()

A.陰盛格陽

B.陽損及陰

C.陽盛格陰

D.由陰轉陽

E.由陽轉陰

20、陰寒內盛而出現(xiàn)熱象者,其病變多為()

A.陰盛則陽病

B.陰盛格陽

C.陰盛陽衰

D.寒極生熱

E.陽盛則熱

21、血虛病變多見于()

A.心肺

B.心脾

C.心腎

D.心肝

E.肝腎

22、下列各項,非屬氣機失調的是()

A.氣虛

B.氣陷

C.氣滯

D.氣逆

E.氣閉

23、氣的升發(fā)太過或降之不及,稱之為3

A.氣滯

B.氣閉

C.氣逆

D.氣陷

E.氣脫

24、氣逆病變多見于()

A.肝脾腎

B.肺脾腎

C.脾胃腎

D.肺肝胃

E.肺肝腎

25、與氣陷病變密切相關的臟腑是()

A.心

B.肺

C.牌

D.肝

E.腎

26、與氣虛病變形成密切相關的臟腑有()

A.心脾腎

B.肺肝脾

C.肺脾腎

D.心肺腎

E.肺肝腎

二、B

1、A.刺痛難忍,固定不移

B.頭暈眼花,心悸怔忡

C.悶脹疼痛

D.脹痛刺痛

E.面白乏力,皮下出血

<1>、氣滯可見()

A.

B.

C.

D.

E.

<2>、氣不攝血可見()

A.

B.

C.

D.

E.

2、A.血液不足,功能減退

B.血行遲緩,澀滯不暢

C.血分有熱,迫血妄行

D.氣血失和,經脈失榮

E.血隨氣逆,咯血嘔血

<1>、血熱易致()

A.

B.

C.

D.

E.

<2>、血瘀易致()

A.

B.

C.

D.

E.

3、A.元氣耗損,功能衰退下降

B.氣機不暢,經氣郁滯

C.氣機升降失常

D.氣虛無力升舉

E.氣的出入異常

<1>、氣閉與氣脫的病機,主要是指()

A.

B.

C.

D.

E.

<2>、氣陷病機,主要是指()

A.

B.

C.

D.

E.

4、4氣逆

B.氣滯

C.氣陷

D.氣虛

E.氣脫

<1>、氣升舉無力易于導致()

A.

B.

C.

D.

E.

<2>、臟腑功能低下或衰退,易于導致()

A.

B.

C.

D.

E.

5、A.悶脹疼痛

B.面紅目赤

C.少腹脹滿重墜

D.突然昏厥,不省人事

E.汗出不止

<1>、氣脫病變,常見()

A.

B.

C.

D.

E.

<2>、氣閉病變,常見()

A.

B.

C.

D.

E.

6、A.實熱證

B.虛熱證

C.實寒證

D.虛寒證

E.寒熱錯雜證

<1>、陽偏盛所導致的證候是I:)

A.

B.

C.

D.

E.

<2>、陽偏衰所導致的證候是[)

A.

B.

C.

D.

E.

7、A.陽勝則熱

B.陰勝則寒

C.陽虛則寒

D.陰虛則熱

E.陽損及陰

<1>、陰液不足,不能制陽則為()

A.

B.

c.

D.

E.

<2>、陽邪致病,陽氣偏盛則為()

A.

B.

C.

D.

E.

8、A.陽偏勝

B.陰偏勝

C.陽偏衰

D.陰偏哀

E.陰陽兩虛

<1>、外感寒邪易致()

A.

B.

C.

D.

E.

<2>、嗜食生冷易致()

A.

B.

C.

D.

E.

9、A.實寒證

B.虛寒證

C.虛熱證

D.實熱證

E.寒熱錯雜證

<1>、陰虛則熱易致()

A.

B.

C.

D.

E.

v2>、陰勝則寒易致()

A.

B.

C.

D.

E.

10、A.實證

B.虛證

C.虛實夾雜證

D.真虛假實證

E.其實假虛證

<1>、正氣不足,邪氣已盡,易形成()

A.

B.

C.

D.

E.

<2>>瘀血結聚,阻滯經絡,易形成()

A.

B.

C.

D.

E.

11、A.實證

B.虛證

C虛實夾雜證

D.真虛假實證

E.真實假虛證

<1>、正氣不足,邪氣亢盛的征候是()

A.

B.

C.

D.

E.

<2>、邪氣亢盛,正氣不衰的證候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外感病初、中期的病機屬實,主要表現(xiàn)出邪氣亢盛的一些癥狀和體征,若至

病的后期,或因治療不當,遷延日久,而出現(xiàn)氣血陰陽虧虛的癥狀和體征,說明病機已由實

轉虛。

【答疑編號100021210,點擊提問】

2、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邪正盛衰,就是指在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變化過程中,機體正氣與致病邪氣之

間相互斗爭所發(fā)生的盛衰變化。邪氣侵犯人體后,能夠阻礙、戰(zhàn)傷和破壞正氣的生理功能:

機體正氣則奮起與之抗爭,制服、驅除和消滅邪氣,消除功能障礙,修且機體創(chuàng)傷,恢復自

身的生理功能。這一過程是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的一般過程。而在此過程中,邪氣與正氣的相

互斗爭貫穿始終。

邪正斗爭中邪正的盛衰變化,決定著疾病病證的虛實變化。因比,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

同時也是邪正的斗爭及其盛衰變化的過程。

【該題針對“第十二章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208,點擊提問】

3、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

【該題什對“單元測試-病機'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205,點擊提問】

4、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陽盛格陰,是指陽盛已極,阻拒陰氣于外,出現(xiàn)內真熱外假寒的一種病理變

化。陽盛格陰是由于熱極邪氣深伏于里,陽氣被遏,閉郁于內,不能透達于外所致。其病機

的本質屬熱,而臨床癥狀有某些假寒之象,故又稱真熱假寒。如熱性病發(fā)展到極期(陽明經

證——白虎湯證、陽明腑證一承氣湯證,及暑厥病等),即有陽熱極盛之心胸煩熱、胸腹

捫之灼熱、口于舌燥、舌紅等癥狀,又有陽極似陰的四肢厥冷或微畏寒等:熱勢愈深,四肢

厥冷愈甚,所以有熱深厥亦深,熱微厥亦微之說。四肢厥冷是假象,系陽盛于內,格陰于外

所致。

【該題針對“單元測試?病機"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194,點擊提問】

5、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陰陽互損是建立在陰陽互根互用的理論基礎之上的。

1、陰損及陽

(1)病機特點:先陰虛——陽虛一以陰虛為主的陰陽兩虛

(2)臨床表現(xiàn):以陰虛癥狀為主,陽虛癥狀為次

(3)舉例:血虛及氣一以加虛為主的氣血兩虛

2、陽損及陰

(1)病機特點:先陽虛——陰虛——以陽虛為主的陰陽兩虛

(2)臨床表現(xiàn):以陽虛癥狀為主,陰虛癥狀為次

(3)舉例:氣虛及血一以氣虛為主的氣血兩虛

[該題針對“單元測試-病機”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192,點擊提問】

6、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陰虛至一定程度,由于"無陰則陽無以生”,故又可損傷體內的陽氣而導致陽

虛,稱作“陰損及陽”。如失血病人,由血(陰)的大量損失,氣隨血脫,往往會出現(xiàn)形寒肢

冷的陽虛之候,這可稱之為陰損及陽的氣血兩虛證。

【該題針對“第十二單元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184,點擊提問】

7、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笫I?二單元單元測試”知識點邊?]

【答疑編號100021181,點擊提問】

8、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陰偏衰,即陰虛,是機體陰液不足,滋潤、寧靜的作用減退,機能虛性亢奮,

產熱偏多的病理變化。陰液不足,不能制約陽氣,陽氣相對偏亢,而導致陰虛內熱、陰虛火

旺和陰虛陽亢等表現(xiàn)。陰虛的內熱之熱象是在陰虛的基礎上表現(xiàn)出來。如五心煩熱、骨蒸潮

熱、咽干疼痛、藪紅升火等癥狀。答案選D。

【該題針對“單元測試-病機”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163,點擊提問】

9、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第十二單元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153,點擊提問】

10、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第十二章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149,點擊提問】

11、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陰盛則寒的病機特點,多表現(xiàn)為陰盛而陽未虛的玄寒證。因此本題答案詵B。

【該題針對“單元測試?病機'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135,點擊提問】

12、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邪正相持

概念:指在疾病過程中,機體正氣不甚虛弱,而邪氣亦不過強,邪正勢均力敵,相持不下,

病邪稽留,病勢處于迂延狀態(tài)的病理過程。

【該題針對“病勢處于遷延狀態(tài)”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122,點擊提問】

13、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第十二章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109,點擊提問】

14、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真實假虛:指疾病本身屬實證,但又出現(xiàn)一些似乎是虛的現(xiàn)象。如熱結腸胃,

痰食鎏滯,大積大聚之實證,卻見神情沉靜,身寒肢冷,脈沉伏或遲澀等癥脈。若仔細辨別

則可以發(fā)現(xiàn),神情雖沉靜,但語出則聲高氣粗;脈雖沉伏或遲澀,但按之有力;雖然形寒肢

冷,但胸腹久按灼手。導致這類似虛之癥脈其原因并不是病體虛弱,而是實邪阻滯經絡,氣

血不能外達之故,因此稱這類癥脈為假象、古稱之為“大實有贏狀”。此時治療仍然應專力攻

邪。

【該題針對“第十二單元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107,點擊提問】

15、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實證是對人體感受外邪,或疾病過程中陰陽氣血失調而以陽、熱、滯、閉等

為主,或體內病理產物蓄積,所形成的各種臨床證候的概括。實證以邪氣無盛、停積為主,

但正氣尚未虧虛,有充分的抗邪能力,故邪正斗爭一般較為劇烈,而表現(xiàn)為有余、強烈、停

聚的特點。有形之邪閉阻或邪氣盛則見實證。精氣虧虛則見虛證。表現(xiàn)為虛弱、衰退和不足

證候。

【該題針對“單元測試-病機”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105,點擊提問】

16.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

【答疑編號100021101,點擊提問】

17、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第十二單元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090,點擊提問】

18、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單元測試?病機”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086,點擊提問】

19、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第十二章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075,點擊提問】

20、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陰盛格陽,簡稱格陽。指體內陰寒過勝,陽氣被拒于外,出現(xiàn)內真寒而外假

熱的癥候。臨床常見某些寒證因陰寒過盛于內,反而外見浮熱、口渴、手足躁動不安、脈洪

大等假熱癥狀。但病人身雖熱,卻反而喜蓋衣被;口雖渴而飲水不多,喜熱飲或漱水而不欲

飲,手足躁動,但神態(tài)清楚:脈雖洪大,但按之無力。

[該題針對“單元測試-病機”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072,點擊提問】

21、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血虛病變多見于某臟,指臟本身的血虛。

心肝血虛證多由體虛久病,陰血虛少,或失血過多,或他臟病變累及心肝兩臟等引起。心肝

兩臟也可互相影響,心主血,肝藏血,若心血不足,則肝無所疲,肝血不足,則心血不能充

盈,因而形成心肝血虛證。血虛病變以心肝血虛多見。

而心脾兩虛證是心血不足,脾氣虛弱所致的病證,而不能稱為心脾血虛。因此本題答案選Do

[該題針對“單元測試-病機"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067,點擊提問】

22、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單元測試-病機”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061,點擊提問】

23、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第I?二章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058,點擊提問】

24、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氣逆常見于肺、胃和肝等臟腑。在肺,則肺失肅降,肺氣上逆,發(fā)為咳逆,

氣喘;在出,則以失和降,門氣上逆,發(fā)為惡心,嘔吐,呃逆,曖氣:在肝,則肝氣上逆,

發(fā)為頭痛而脹,面紅目赤而易怒:若肝氣暴張,肝氣上逆,血隨氣逆,則可發(fā)作咯血、吐血,

甚則壅遏清竅而發(fā)作昏厥。因虛而氣逆者,如肺虛而失肅降,或腎虛而不納氣,均可致肺氣

上逆;胃虛失降亦可導致胃氣上逆。

【該題針對“第十二單元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050,點擊提問】

25、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運化、升清和統(tǒng)攝血液,

牌主升清概括了脾的生理功能特點,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將水谷精微物質上輸于心、肺,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yǎng)全身。

二是主升提,以維持機體內臟的正常位置°所以若脾失升清,則水谷精微上升布散失職,則

可出現(xiàn)神疲乏力,頭目眩暈,腹脹泄瀉等癥,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氣在下,則

生狼泄":脾氣下陷,則可引發(fā)內臟下垂,如胃下垂、子宜脫垂等或發(fā)為久泄脫肛等病癥。

所以,與氣陷病變密切相關的臟腑是脾。

【答疑編號100021045,點擊提問】

26、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人體的氣,從其本源看,是由先天之精氣、水谷之精氣和自然界的清氣三者

相結合而成的。氣的生成有賴于?全身各臟腑組織的綜合作用,其中與肺、脾胃和腎等臟腑的

關系尤為密切。

1.肺為氣之主:肺為體內外之氣交換的場所,通過肺的呼吸吸人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

的濁氣,實現(xiàn)體內外之氣的交換。通過不斷的呼濁吸清,保證/自然界的清氣源源不斷地進

人體內,參與了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飛

2.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胃司受納,脾司運化,一納一運,生化精氣。脾升胃降,納運相

得,將飲食化生為水谷精氣,靠脾之轉輸和散精作用,把水谷精氣上輸于肺,再由肺通過經

脈而布散全身,以營養(yǎng)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脾胃為后天之本,在氣

的生成過程中,脾胃的腐熟運化功能尤為重要。

3.腎為生氣之源:腎有貯藏精氣的作用,腎的精氣為生命之根,生身之本。腎所藏之精,

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構成人體的原始物質,為生命的基礎。后天之精,乂

稱五臟六腑之精,來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并曜溉五臟六腑。

總之,氣的生成,一者靠腎中精氣、水谷精氣和自然界清氣供應充足;二者靠肺、脾胃、腎

三臟功能的正常。氣虛與肺脾腎功能失調關系密切,因此選C,

【該題針對“第十二單元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021042,點擊提問】

二、B

1、

【答疑編號100021582,點擊提問】

<1>>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

【答疑編號100021584,點擊提問】

<2>、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

【答疑編號100021587,點擊提問】

2、

【答疑編號100021562,點擊提問】

<1>、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

【答疑編號100021564,點擊提問】

<2>、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編號100021567,點擊提問】

3、

【答疑編號100021550,點擊提問】

<1>、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氣閉和氣脫,都是以氣的出入異常為主的病理狀態(tài),其臨床表現(xiàn)多為厥、脫

等重證。

氣閉,多由于濁邪外阻,或因氣郁之極,甚至氣的外出亦為所阻,從而出現(xiàn)突然閉厥的病理

狀態(tài)。

氣脫,多由于正不敵邪,或正氣的持續(xù)衰弱,以致氣不內守而外脫,或因大出血、大汗等氣

隨血脫或氣隨津脫而致氣脫,從而出現(xiàn)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狀態(tài)。氣脫實際上是各種虛脫病

變的主要病機。

【答疑編號100021555,點擊提問】

<2>、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氣陷證是因氣盅而升舉乏力、情緒昂下限所表現(xiàn)出來的證候。氣陷證多有氣

虛證發(fā)展而來。元氣不足,升舉無力,反而下陷所引起,臨床以脫腹脹墜、久泄脫肛、子宮

下垂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候。

【答疑編號100021559,點擊提問】

4、

【答疑編號100021520,點擊提問】

<1>、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

【答疑編號100021525,點擊提問】

<2>、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氣虛:是指元氣不足,全身或某些臟腑機能衰退的病理變化。氣虛主要表現(xiàn)

為元氣不足,臟腑功能活動減退,以及機體抗病能力下降等方面,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多是先

天不足,或后天失養(yǎng),或肺脾腎功能失調,也可因勞傷過度、久病耗傷、年老體弱所致。氣

虛多見于慢性疾患、老年患者、營養(yǎng)缺乏、疾病恢復期以及體質衰弱等病變。其臨床表現(xiàn)以

少氣懶言、疲倦乏力、脈細軟無力等癥為重要特點。

【答疑編號100021530,點擊提問】

5、

【答疑編號100021488,點擊提問】

<1>、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氣脫屬于氣虛的病機變化之一,但它是氣虛至極,出現(xiàn)了亡氣、失氣,人體

之氣瀕臨竭絕的病理變化,是元氣脫散的危重證候。氣脫之名,首見于《內經》,如《靈樞?決

氣》說:“氣脫者,目不明但此處所說的氣脫是氣虛之義,而非本節(jié)所說的元氣脫散之候。

氣脫的病因,以大汗、大瀉、大失血為主,由此導致津液大泄:或因元氣素虛,復因悲恐或

疲勞過度,一時氣機不相接續(xù);亦可見于中風卒發(fā),或厥證、其心痛等病情危重之際。氣屬

陽,但賴血以養(yǎng),賴津以濡,故當大量失血,或吐下無度,汗出太多之時,因為津血的大量

消耗,由此導致“氣隨血脫"、‘氣隨液泄”的病理變化。因此有“吐下之后,定無完氣”的說法,

并且最終可能發(fā)生氣脫。因而,可以說,氣脫是氣虛至極的病理變化。

【答疑編號100021492.點擊提問】

<2>、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編號100021496,點擊提問】

6、

【答疑編號100021474,點擊提問】

<1>、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

【答疑編號100021476,點擊提問】

<2>、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

【答疑編號100021478,點擊提問】

7、

【答疑編號100021465,點擊提問】

<1>、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陰虛則熱,是指陰液不足,不能制陽;而陽勝則熱,是陽氣過盛,導致熱證。

【答疑編號100021467,點擊提問】

<2>、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

【答疑編號100021469,點擊提問】

8、

【答疑編號100021420,點擊提問】

<1>、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編號100021426,點擊提問】

<2>、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從實際上來講,最常見的情況還是出現(xiàn)脾胃陽氣受損,平素嗜食生冷,擇食

或偏食,損傷脾胃陽氣,易致陽偏衰。所以,答案是:Co

【答疑編號100021430,點擊提問】

9、

【答疑編號100021409,點擊提問】

<1>、

【正確答案】: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