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原文_第1頁
初中文言文原文_第2頁
初中文言文原文_第3頁
初中文言文原文_第4頁
初中文言文原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初中文言文原文匯總

1.童趣(沈復(fù))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xì)察其紋

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

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qiáng)。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

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

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

神細(xì)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

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

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

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2.《論語》十則

1.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i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

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J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3.山市(蒲松齡)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

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

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shù)十所,碧瓦飛薯,始悟為山市。

未幾,高垣睥睨,連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

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fēng)起,塵氣莽莽然,

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fēng)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

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shù),樓愈高,則明漸少。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

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

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云。

4.《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日:

,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日:,撒鹽空中差可擬?!峙唬?/p>

,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

之妻也。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海鹁诓??‘答曰:,待君

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p>

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

則是無禮?!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5.寓言二則

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溧徣酥?/p>

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塞翁失馬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shù)者,馬無敵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shù)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

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

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

故,父子相保。

6.傷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

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

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

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fù)到舅家問焉。

曰:"泯然眾人矣?!?/p>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yuǎn)

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

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

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7.孫權(quán)勸學(xué)《資治通鑒》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dāng)涂掌事.不可不學(xué)!”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權(quán)

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dāng)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wù),孰若

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xué).及魯肅過尋陽,與

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

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

8.口技(林嗣環(huán))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嶂。

口技人坐屏嶂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tuán)坐。

少頃,但聞屏嶂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丈夫吃語。既而兒醒,

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

醒,絮絮不止。當(dāng)是時,婦手拍童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

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能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

盆器傾側(cè)。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

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百千人

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

呼風(fēng)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

潑水聲: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

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無

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

一扇、一撫尺而已。

9.短文兩篇

夸父逐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

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共工怒觸不周山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

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10.

狼(蒲松齡)

一屠晚歸,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yuǎn)。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

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

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jǐn)?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

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

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11桃花源記(陶淵明)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

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

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

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

設(shè)灑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

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

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

遂無問津者。

12.短文兩篇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

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

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海温??’

愛蓮說(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

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靜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

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

之愛,宜乎眾矣。

13.核舟記(魏學(xué)凈)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yuǎn),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

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嘗貽余核舟一,蓋

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箸篷覆之。

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

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

石青榜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

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持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

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

微側(cè),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

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詁右臂支船,而

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

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

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其船背稍

夷,則題名其上,文日:,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

細(xì)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日:,初平山

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翳篷、為楫、為爐、為壺、

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核桃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

矣哉!’

14.大道之行也(《禮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

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

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

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

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5.三峽(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自非亭午分,夜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

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崛多生怪柏,懸泉瀑布,

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日: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6.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

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

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

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薦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

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7.觀潮(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yuǎn)出

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

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

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朦?童數(shù)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

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biāo)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

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

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

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

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18.湖心亭看雪(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

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擁霆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

沆磁,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

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

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

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qiáng)飲三大杯而別,問其姓氏,是金

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

相公者?!?/p>

19.與朱元思書(吳均)

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

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

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

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

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

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20.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

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

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谿

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

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

言茲若人之僖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

氏之民歟?’

21.馬說(韓愈)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

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

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

而臨之,曰:,天下無馬?!瘑韬?!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22.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

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

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

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dá)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

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

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

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fù)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

數(shù)尺,足膚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

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

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

刀,右備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則編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

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苦

此。

23.小石潭記(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

以出,為垠,為嶼,為螺,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

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

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

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

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24.岳陽樓記(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

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

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

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

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霆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y

do),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傾楫摧;薄(b6)暮冥冥,虎嘯猿

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

錦鱗游泳;岸芷汀(ting)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

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

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嗟(ji勒夫!予(yii)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

君。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25.醉翁亭記(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

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釀

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

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

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

也。

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低僂提攜,

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

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藏,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

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

歡也。蒼然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

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

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

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26.滿井游記(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fēng)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

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每冒風(fēng)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提,土膏微潤,

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

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

雪所洗,娟然如試,鮮妍明媚,如倩女之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

茗者,觸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fēng)力雖尚勁,然徒

步則汗出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

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7.陳涉世家(司馬遷)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

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之久曰:“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yīng)曰:"

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哉!”二世元年七中,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陳勝,

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

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dāng)立,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

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

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

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

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

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從耳.”乃丹書

帛曰"陳勝王”,谿人所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

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

勝王”.卒皆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shù)言欲逃亡,忿恚尉,令

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

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dāng)斬,藉第令毋斬,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

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

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

大澤鄉(xiāng),收而攻靳.靳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靳以東.攻鋒、

部、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

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zhàn)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

據(jù)陳.數(shù)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

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fù)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

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dāng)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

以應(yīng)陳涉.

28.唐雎不辱使命(劉向)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

其許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

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

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

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

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

寡人與?’唐雎對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

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日:,

臣未嘗聞也?!赝踉唬海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p>

唐雎日:,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

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

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懷怒未發(fā),休裱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天下縮素,今日是也?!Χ?。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

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p>

29.隆中對(陳壽)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

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穎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

'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

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p>

日:,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直枉駕顧之。’由是先

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顧頹,奸臣竊命,

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短淺,遂

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

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

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

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

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

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

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

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

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

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

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

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

孰敢不簞含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

可興矣?!?/p>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關(guān)羽、張飛等不悅,先主

解之日:,孤之有孔明,猶魚有水也。愿諸君勿復(fù)言!羽、飛

乃止。

30.出師表(諸葛亮)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

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

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

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

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內(nèi)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

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

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補(bǔ)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于昔日,先帝稱之日

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

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

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

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

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

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

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

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

已定,甲兵已足,當(dāng)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弩鈍,攘除奸

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于斟酌損益,進(jìn)盡忠言,則攸之、祎、允等之慢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

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zé)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

下亦宜自謀,以珞i取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

受恩感激!

今當(dāng)遠(yuǎn)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31.公輸《墨子》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魯,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日:,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殺之?!敱P不說。子墨

子曰:,請獻(xiàn)十金。’公輸盤日:,吾義固不殺人?!幽悠穑?/p>

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

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

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

而不得,不可謂強(qiáng)。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見我于王?‘公輸盤日:,諾?!?/p>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

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

竊之——此為何若人?‘王曰:,必為有竊疾矣。’子墨子曰:,

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5匕猶文軒之與敝輿也;

荊有云夢,犀先麋鹿?jié)M之,江漢之魚鱉章量為天下富,宋所為

無雉兔鮑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橫楠豫

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

此同類?!?/p>

王日:,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p>

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shè)攻城

之機(jī)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訕,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幽右嗳眨?,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

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

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

殺臣,不能絕也?!?/p>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32.《孟子》兩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

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

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

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

夷吾舉于土,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

患而死于安樂也。33.魚我所欲也《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

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

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

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

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

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

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

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

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

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

心。

34.《莊子》故事兩則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

鳥,其名為鴆雛,子知之乎?夫鴆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

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鳴得腐鼠,鴆雛

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脩魚出游從容,是魚之

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

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

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35曹劌論戰(zhàn)《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

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乃入見。問:

,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日:,

小惠未彳扁,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唬?,小大之獄,雖不能察,

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

劌日:,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乱暺?/p>

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

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36.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日:,吾

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

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yuǎn)

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

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

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讼铝睿?,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

賞?!畛跸?,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jìn);

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37.愚公移山《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

’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

太行、王屋何?且焉谿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士之

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

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就,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返

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

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

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

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

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操蛇之神聞之,懼其

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

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匯總

中考復(fù)習(xí)之文言文通假字匯總: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論語十則》)說:通,悅',愉快。2、誨女知之乎?……是

知也。(《論語十則》)女:通,汝、你。知:通,智L聰明。3、

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4、河曲智叟亡以

應(yīng)。(《愚公移山》)亡:通,無二5、對鏡帖花黃?!鸢榻?/p>

驚忙。(《木蘭詩》)帖:通,貼,?;穑和?,伙,6、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二7、路轉(zhuǎn)溪

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xiàn);才美不外見……(《馬

說》)見:通,現(xiàn):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見:通,現(xiàn)'8、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9、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弓I。10、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11、甚矣,

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12、一厝逆東,

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谿。13、問渠那得

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么。14、兩岸連山,

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15、昂首觀之,項為之強(qiáng)。

(《閑情記趣》)強(qiáng):通,僵',僵硬。16、此何遽不為福乎?(《塞

翁失馬》)遽:通,詬',豈。17、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

通,拒‘,擋。18、公輸盤訛I,而曰……(《公輸》)詁:通,屈,,

折服。19、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二20、

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衡:通,橫困于心,衡于慮。(《生

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塞,這里指不順。21、

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核舟記》)甫:通,父;22、蓋簡桃核

修狹者為之。(《核舟記》)簡:通,揀',挑選。23、以君為長

者,故不錯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錯:通,措二24、要離

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倉:通,蒼25、

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山市》)裁:通,才L僅僅。26、發(fā)

閭左遹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遹:通,謫二27、為天

下唱,宜多應(yīng)者。(《陳涉世家》)唱:通,倡‘,倡導(dǎo)。28、得

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以:通,已二29、將

軍身被堅執(zhí)銳。(《陳涉世家》)被:通,披同舍生皆被綺繡。

(《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二30、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食也。(《馬說》)食:通,飼',喂。31、食之不能盡其材。(《馬

說》)材:通,才二32、其真無馬邪?(《馬說》)邪:通,耶L

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33、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

助,失道寡助》)畔:通,叛;3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

患,死于安樂》)曾:通,增,35、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

憂患,死于安樂》)拂:通,弼',輔佐。36、政通人和,百廢

具興。(《岳陽樓記》)具:通,俱‘,全,皆。37、屬予作文以

記之。(《岳陽樓記》)屬:通,囑,38、饌酒食,持其費去。(《越

巫》)贊:通,資‘,資財,錢財。39、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陳太丘與友期》)不:通,否二

②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譯文:永州的郊外出產(chǎn)奇的

蛇,長有黑色的底子和白色的花紋。③敏而好學(xué)。譯文:聰明

并且愛學(xué)習(xí)。

④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譯文:小孩含著乳頭啼哭,婦人一

邊拍著小孩,一邊輕聲哼唱著哄他入睡。

⑤溪深而魚肥。譯文:溪水深,魚兒肥。

2、表承接,可譯為,就'接著'然后,或不譯(有先后關(guān)系)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譯文: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就憂。

②后天下之樂而樂。譯文:在天下人享樂之后才享樂。

③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譯文: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

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就消失了。

④日出而林霏開。譯文:太陽出來林間的霧氣就散開了。

⑤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譯文:學(xué)習(xí)了知識接著按時溫習(xí)它,

不也是很愉快嗎?

⑥溫故而知新,譯文:溫習(xí)舊的知識然后知道新的知識。

⑦啟窗而觀。譯文:先打開,后觀看。

⑧野芳發(fā)而幽香。譯文:野花開了,散發(fā)出清幽的香氣。

3、表轉(zhuǎn)折,可譯為,卻'但'但是'可是'然而,等。

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譯文:我唯獨喜愛蓮花出淤泥卻

不受沾染。

②千里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4、表修飾,可譯為,著,,地L或不譯。(,而,連接的主要是狀

語和中心語。)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譯文:河同曲智叟笑著阻止他說。

②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譯文:紛紛地擺在前面的,是太

守在舉行宴會。

③朝而往,暮而歸。譯文:早晨進(jìn)山,傍晚回城。六,為

1、介詞,為,向,對;給,替;因為,為了。

①不足為外人道也。譯文:不值得向/對外面的人說。

②為天下昌。譯文:向天下人發(fā)出昌導(dǎo)。

③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譯文:漁人一件件地給他們詳細(xì)地說

出(自己所知道的事情)

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譯文:替我祭奠望諸君的墳?zāi)埂?/p>

⑤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譯文:不要因為在分手的路口,

就像兒女那樣讓淚水沾濕了手巾。

⑥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2、介詞,被。

若為傭耕。譯文:你被雇傭耕作。

3、動詞,認(rèn)為,當(dāng)作,做,當(dāng),擔(dān)任,亥I],是,筑,成為。①

孰為汝多知乎?譯文:誰認(rèn)為你聰明呢?

②武陵人捕魚為業(yè)。譯文:武陵人把捕魚作為職業(yè)。③以牒為

械。譯文:把木片當(dāng)作器械。

④人之為學(xué)有難易乎?譯文:人們做學(xué)問有困難和容易嗎?

⑤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譯文:陳勝,吳廣都被編入

強(qiáng)迫去守邊的隊伍并擔(dān)任小隊長。⑥為宮室,器皿……譯文:

刻宮室,器皿……⑦項燕為楚將。譯文:項燕是楚國的將領(lǐng)。⑧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譯文:(用土)筑臺并在臺上盟誓,用

(兩個)軍官的頭祭天。

⑨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垠,為嶼,為堪,為巖。譯文:靠近

岸邊,水底石頭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水中高地,成為小島,

成為不平的大石,成為巖石。

七、者

1、代詞,的,的人,的事情,的東西,的原因。

①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譯文:馬能日行千里的,吃

一頓有時要吃完一石糧食。

②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譯文:喝醉了能同大

家一起享受快樂,酒醒后又能用文章記述這種快樂的人,是太

守。

③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譯文:天下的事情

有因難的和容易的嗎?做它,那么困難的事情也就容易了。

④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譯文:生

命也是我需要的,但我需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的東西,所以不

去干茍且偷生的事。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譯文:我的妻子認(rèn)為我美的原因,

是偏愛我。

⑥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譯文:這樣卻不能取勝的

原因,是天時不如地利啊!2、助詞,用在判斷句主語后,表

判斷。

①陳勝者,陽城人也。譯文:陳勝是陽城人。②粟者,民之所

種。譯文:粟是百姓種的。3、助詞,與,也,連用,表判斷。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譯文:我認(rèn)為菊是花中的隱士。4、

助詞,表停頓。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譯文:北山有個愚公,年歲將近九十

了。5、助詞,用在數(shù)詞后,可譯為,種1樣:

①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譯文:這幾樣都是用兵的呂禍患?。、?/p>

或異二者之為。譯文: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

八、何(一)、代詞。

①代詞,什么。譯文:何以戰(zhàn)。憑什么作戰(zhàn)。②代詞,為什么。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譯文:可是山不會再增高,為什么

愁鏟不平呢?③代詞,哪里。

君將何之?譯文:您打算去哪里?

④代詞,與,如‘連用,組成,如……何’結(jié)構(gòu),可譯為,把……怎

么樣?,(二)、副詞,多么。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譯文:差役吆喝得多么兇惡!老婆

婆哭泣得多么悲苦!

九、然

1、助詞,地,....樣子。

①雜然相許。譯文:紛紛地表示贊同。②屋舍儼然。譯文:房

屋整齊的樣子。

③若聽茶聲然。譯文: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2、

代詞,這樣,如此。

①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譯文:(既然)這樣,那么北面

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湘水。(雖然)如此,那么……

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譯文:這樣才知道因有憂患

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而衰亡。3、認(rèn)為……是對的。

吳廣以為然。譯文:吳廣認(rèn)為陳勝對形勢的分析是對的。4、

連詞,然而,可是,但是。

風(fēng)力雖勁,然徒步則汗出狹背。譯文:風(fēng)力雖然還很猛,但是

僅僅(只是)走路就會汗水流出來濕透背。

十、焉

1、人稱代詞,他,它。

①復(fù)到舅家問焉。譯文:又到舅舅家問他。

②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譯文:以便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

到它(這篇文章)。2、疑問代詞,哪里,怎么。

且焉谿土石?譯文:況且怎么處輅挖下來的土石呢?譯文:況

且把挖下來的土石放到哪里去呢?3、兼詞,相當(dāng)于,于之'于

是‘,于此,

①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譯文:幾個在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

老師在這里。

②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譯文:不再有人從這里出來,于

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③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譯文:父親對此感到奇

怪,便借旁邊的人家(鄰居)的給他,當(dāng)即寫了四句詩。

④今吾子又死焉。譯文:如今我的兒子又死于這。

4、助詞,用于句末,表肯定,表反問,表感嘆。可譯為,了二

呢',啊二①無隴斷焉。譯文:沒有山岡阻隔了。

②萬鐘于我何加焉?譯文:萬鐘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

③今已服矣,又何求焉!譯文:現(xiàn)在越國已經(jīng)馴服了,還有什

么可求的呢!

十一、則

1、連詞,表承接,就,那么。

①戰(zhàn)則請從。譯文:作戰(zhàn)就請允許我跟你去。②然則何時而樂

邪?譯文:(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③徒步則

汗出法背。譯文:僅僅走路就汗出法背。2、連詞,表假設(shè),

如果。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譯文:一個國

家國內(nèi)如果沒有法家拂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

往往會滅亡。

3、表轉(zhuǎn)折,卻。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所用。譯文:黔沒有驢子,

有喜歡多事的人用船裝運著進(jìn)入黔,運到了卻無所用。

4、副詞,表判斷,是,就是。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譯文: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像。

十二、所

1、所+動詞,組成名詞性短語?!?。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譯文:生命,也是我想要的;

大義,也是我想要的。2、與,為,連用,構(gòu)成,為……所,句式,

表被動。僅有敵船為火所焚。譯文:只剩下敵船被火焚燒。

3、與,以,連用,構(gòu)成,所以,詞組,……的原因,用來,用來……

的方法,用這些來/用這來/借此。

①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譯文:這就是先漢興隆的原因。

②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譯文:這就是我用來報

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zé)和本分啊?、畚嶂跃嘧右印Wg文:

我知道用來抵擋你的方法。

④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譯文:用這些來使他的心驚

動,使他的性格堅強(qiáng)起來,增加他不能的。

重點課文典型例題

三峽酈道元【北魏】

一、文學(xué)常識

1.課文選自《水經(jīng)注》。本文作者酈道元,北魏地理學(xué)家、散

文家。字善長,范陽涿縣人。

2.三峽,指長江上游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二、理解性默寫

1.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

略無闕處。

2.寫出三峽山高峽深的特點的句子: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

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從正面寫山高峻的句子: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4.從側(cè)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5.三峽夏季江水的特點是: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②雖

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6.寫水勢兇險特點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7.寫水流湍急特點的句子: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8.寫春冬三峽水的特點的句子: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9.烘托三峽秋景凄涼的語句是;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10.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的句子是:巴東三峽巫峽

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1.文中側(cè)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

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個人得失,

心憂天下,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同時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遠(yuǎn)

大志向。

14.我們要學(xué)習(xí)作者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

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fù);積極向上,奮發(fā)有為的思想;

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品德。

醉翁亭記歐陽修【北宋】

一、文學(xué)常識

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六一

居士,謚號文忠。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理解性默寫

1.文章的主線句: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全文的主旨句: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描寫滁洲城總的地理環(huán)境的句子是:環(huán)滁皆山也。

4.表明,醉,與,樂,之間關(guān)系的畫龍點睛之筆:醉能同其樂。

5.全文的核心命意,為寫景抒情定下感情基調(diào)(點題的句子、

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6.滁州的地理環(huán)境:環(huán)滁皆山也。

7.自問自答道出醉翁亭的來歷: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8.醉翁雅號的由來: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9.醉翁亭的來歷: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

自謂也。

10.將游玩觀賞的樂趣融于宴飲之中或醉是表象,樂是實質(zhì):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山間朝暮之景: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12.山間四時之景: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

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春:野芳發(fā)而幽香;夏:佳

木秀而繁陰;秋:風(fēng)霜高潔;冬:水落而石出者)

13.滁人游,的場面: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

后者應(yīng),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14.太守宴,的場面: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

而酒洌,山肴野藏,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15.眾賓歡,的場面: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

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16.太守醉,的場面: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7.醉翁的自畫像: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8.醉罷晚歸: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三、簡答題

1.列出每段段意。

①寫醉翁亭四周環(huán)境;

②寫山間朝暮、四時的不同景色,以及游山之樂無窮;③寫

百姓游玩、眾賓宴飲、太守醉倒的場面;④寫宴散人歸,點

明寫作主旨。

2.概括全文中心。

本文描寫了醉翁亭周圍的秀麗景色和變化多端的自然風(fēng)光,勾

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飲、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fā)了作

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派遣憂愁的復(fù)雜感情。

3.作者的政治理想是什么?與民同樂。

4.本文寫法:由景生情,情景交融,,醉,是表象,,樂,是實質(zhì)。

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繪哪四幅圖畫?核心又是什么?

圖畫: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魚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一、文學(xué)常識

1.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上》?!睹献印肥敲献雍蛶孜坏茏庸餐?/p>

撰寫的,是孟子講學(xué)游說言論的記錄。

2.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他與孔子

合稱,孔孟',他被后人尊稱為,亞圣二

3.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義L政治上主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