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井里汶海洋玻璃原料輸入問題_第1頁
印尼井里汶海洋玻璃原料輸入問題_第2頁
印尼井里汶海洋玻璃原料輸入問題_第3頁
印尼井里汶海洋玻璃原料輸入問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印尼井里汶海洋玻璃原料輸入問題

一外國玻璃器的來源中國古代玻璃生產(chǎn)是否缺乏外來原材料已成為一個難題。引起這一猜測有兩個原因。一是南宋初年蔡絛《鐵圍山叢談》記錄:北宋政和四年(1114)“奉宸中得龍涎香二、琉璃缶、玻瓈母二大篚。玻瓈母者,若今之鐵渣,然塊大小猶兒拳,人莫知其用,又歲久無籍,且不知其所從來?;蛟撇袷雷陲@德間大食所貢,又謂真廟朝物也。玻瓈母,諸壋以意用火煅而模寫之,但能作珂子狀,青紅黃白隨其色,而不克自必也”。當時人們對皇室奉宸庫中舊藏的來源已經(jīng)不甚清楚,蔡絛推測是大食所貢,所描述的如若鐵渣,拳頭般大小的玻瓈母,很像是指玻璃原料。二是揚州中晚唐遺址曾出土許多玻璃片,厚度僅1毫米左右,有學者推測是從伊斯蘭世界運來,準備在揚州進一步加工為成品。揚州是對外口岸,經(jīng)常直接輸入外來器物,但這些易碎玻璃片很難運輸,是否有必要作為原料輸入還是疑問。印尼井里汶的沉船出水文物提供了新的線索。這艘沉船精確的沉沒時間目前尚不清楚,不過大量的越窯青瓷器中有一件凸雕蓮瓣碗,底足上刻“戊辰徐記造”。還有大批鉛錢,上鑄“乾亨通寶”。“戊辰”干支紀年應是公元968年,“乾亨”則是公元917年南漢的年號,所以沉船不會早于10世紀60年代,大體應是10世紀后半相當于五代十國南漢時期的船只。沉船中發(fā)現(xiàn)大量完整或殘缺的玻璃器皿[圖一],器物的造型竟然與內(nèi)蒙遼陳國公主墓[圖二、三]、河北定州宋代靜志寺塔地宮[圖四]、安徽無為縣北宋塔基[圖五]、浙江瑞安縣北宋慧光塔基[圖七]出土的器物如出一轍[圖六至圖十],這與以往認為這些外國玻璃可能來自海路的觀點不謀而合。更令人感興趣的是沉船中玻璃器皿之外,還有若干形狀不規(guī)則,體積很大,呈深綠色的玻璃原料[圖十一]。這些原料是否就是《鐵圍山叢談》中所記的“玻瓈母”?很值得探討。井里汶沉船很神秘,船上不僅有大量的中國陶瓷,還初步認定有來自阿拉伯、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阿富汗等地的香料、玻璃、寶石、珍珠、錫錠、陶器等。造船專家根據(jù)船的龍骨長24米,船身長30米,寬12米,船身配有兩個狹長的帆推測,這也許是一艘在印尼島嶼之間游弋的接駁船,即從大海船上轉(zhuǎn)送貨品。印尼蘇門答臘及爪哇等海域,是海上“絲綢之路”必經(jīng)之地,來自中國的貿(mào)易船一般都在沿岸的小島停泊,以換取食物、水及其他配給,同時也進行商品交易。據(jù)初步統(tǒng)計,沉船中有超過10萬件的中國瓷器,顯然不大可能在一個或幾個港口全部出售,船上2千多件伊斯蘭玻璃瓶也非完全供當?shù)叵M。貨物如此豐富,而且產(chǎn)自各地,應該是從各國商船上接駁轉(zhuǎn)送的商品,這艘船像一個商品集散的移動平臺,穿梭于各個港口之間。船中的中國瓷器也許要運送到中東等地,玻璃器和玻璃原料最終目的地很可能是中國。中國古代玻璃稱之為琉璃,西晉詩人潘尼在《琉璃碗賦》中說:“覽方貢之彼珍,瑋茲碗之獨奇,濟流沙之絕險,越蔥嶺之峻危,其由來阻遠,其所託也幽深?!薄侗笔贰ご笤率蟼鳌酚涊d北魏武帝時月氏人來京師,采礦制造“五色琉璃”。說明西方玻璃器在唐宋以前就曾歷經(jīng)艱難險阻傳入中國,還有中亞人來到內(nèi)地制造?!短接[》引吳萬震撰《南州異物志》云:“琉璃本質(zhì)是石,以自然灰治之,自然灰狀如黃灰,生南海濱,亦可浣衣,用之比須淋,但投之水中,滑如苔石,不得此灰,則不可釋”。記述了玻璃的原料。東晉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論仙》載:“外國作水精碗,實合五種灰以作之,今交廣多有得其法而鑄作之者”。指出外國玻璃的傳入對中國玻璃制造業(yè)產(chǎn)生了影響。但是在考古發(fā)現(xiàn)中,唐宋時期仍以外國玻璃為多,不過宋代國產(chǎn)玻璃數(shù)量增加,出現(xiàn)新的面貌。國產(chǎn)玻璃已掌握吹制技術,也知道了磨花、壓印、粘貼等外表處理等工藝,而且對玻璃的認識更加深入。北宋杜綰在《云林石譜》中記:“西京洛河水中出碎石,頗多青白,間有五色斑斕,采其最佳者,入鉛和諸藥,可燒變假玉或琉璃用之。”既談到玻璃的原料,也涉及了制造配方。程大昌在《演繁露》中還說:“中國所鑄,有與西域異者:鑄之中國,則色甚光鮮,而質(zhì)則輕脆,沃以熱酒,隨手破裂。至其來自海舶者,制差鈍樸,而色亦微暗,其可異者,雖百沸湯注之,與磁、銀無異,了不損動,是名番琉璃也。番琉璃之異于中國琉璃,其別蓋如此?!壁w汝適《諸番志》說得更明確:“琉璃出大食,諸國燒煉之法與中國同,其法用鉛硝石膏燒成,大食則添入南鵬砂,故滋潤不烈,最耐寒暑,宿水不壞,以此重于中國?!比绻麤]有自身成熟的玻璃生產(chǎn)制作,如果沒有大量海舶的“番琉璃”,無法說出國內(nèi)外玻璃在觀賞和使用上的差別。北宋文獻中所謂“番琉璃”,來源地是大食很明確,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的實物不少,被稱作伊斯蘭玻璃。伴隨著外國玻璃器的輸入是否也有原料進口?其實還有線索。西安曾出土一件深藍色半透明的玻璃碗[圖十三],形制是敞口、斜壁、圈足的北宋碗樣式,原料卻是伊斯蘭的鈉鈣玻璃。日本正倉院收藏一件中國的藍色玻璃唾壺[圖十四],是中國流行的器類,原料也是鈉鈣玻璃,很可能都是采用伊斯蘭玻璃原料在中國制造的。玻璃是又潔凈又美麗的物質(zhì),幾乎具有無限的可塑性,而其折光、透明的奇特特點,賦予人類用新的眼光去觀看世界。中國曾是一個技術與知識高產(chǎn)的文明古國,但玻璃很少,也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也許是有發(fā)達、成熟的青銅、玉、陶瓷、漆木制造業(yè),滿足了日常生活器具的需要,特別是精美優(yōu)質(zhì)的瓷器完全可取代玻璃,對以飲茶為習俗的中國人來說,瓷器盛熱茶,論透明度稍差,但光澤滑潤不讓玻璃,既不會燙人,也不易破裂。玻璃脆而易碎的弱點對一個瓷器發(fā)達的國度來說,不大可能得到開發(fā)利用。雖然西周、戰(zhàn)國時期中國古代獨立發(fā)明了玻璃,但后來幾起幾落,發(fā)展緩慢,而且對玻璃似乎處在既珍視又不重視的矛盾中。東漢王充《論衡》有關于玻璃的記載中說“道人消爍五石,作五色之玉”。對它的形容是通過與玉器的比較來描述,如果說很美,是象玉而已??脊虐l(fā)現(xiàn)漢代有耳杯、盤、矛、帶鉤、璧、印章、劍柄[圖十五至十九]等,都是復制當時漆器、銅器、玉器,用玻璃刻意仿造其他材質(zhì)的器物一直持續(xù)直到清代[圖二十至二十二],那些仍仿玉、仿漆、仿瓷的玻璃盡管精美,卻沒突出和發(fā)揮玻璃材質(zhì)的優(yōu)勢,也許這個歷史上偶然的分殊,使中國失去了再創(chuàng)輝煌的機會,與借助玻璃發(fā)明出眼鏡、電燈、顯微鏡、望遠鏡、照相機、電視機等的歐洲走出了不同的道路。二船出土問題對鏡的啟示井里汶沉船中還有許多銅鏡,一類產(chǎn)自中國,一類為當?shù)刂圃?。產(chǎn)自中國的有葡萄鏡、團花鏡、雙鸞銜綬鏡、亞字形花卉鏡,還有一枚帶銘文的八卦鏡。當?shù)刂圃斓你~鏡是無鏡鈕的帶把鏡。如此眾多的銅鏡本已罕見,中外銅鏡同時出現(xiàn)就更令人驚奇,而有些銅鏡的年代和性質(zhì)也許還隱含著特別原因。產(chǎn)自中國的葡萄鏡有方形也有圓形[圖二十三、圖二十四],主要是在七世紀后半到八世紀前半出現(xiàn)。團花鏡[圖二十五]是八世紀后半到晚唐流行的樣式,曾在河南偃師杏園大歷十三年(公元778年)鄭洵墓、開成五年(公元840年)崔防墓中出土[圖二十六、圖二十七]。雙鸞銜綬鏡[圖二十八],有時也稱對鳥鏡、雙鸞鏡、雙鳳鏡,這類鏡在西安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墓、偃師杏園大歷十三年(公元778年)鄭洵墓[圖二十九、圖三十]出土。亞字形花卉鏡[圖三十一],飾闊葉折枝花卉,出現(xiàn)在八世紀中葉,北京大學大藏一面中晚唐的葵花鏡上有類似的紋樣[圖三十二]。總體上看,這些銅鏡流行的時間應該稍早于沉船的年代,那么為何會出現(xiàn)在這艘商船中呢?有幾種可能。第一,五代時期仍然生產(chǎn)中晚唐的鏡類,這是目前中國考古發(fā)現(xiàn)尚不能完全證明的問題,沉船出水銅鏡帶來了新的啟示。第二,這些屬于過時不再制作的銅鏡,由于較為精良,還在市面上流通。第三,是作為特殊的器物而使用。中國古代銅鏡除了映面照容的基本功能,還被賦予了寶器、信物、法器等性質(zhì),在社會文化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價值。如紋樣主題突出、情調(diào)高雅的雙鸞銜綬鏡,圖像是左右相對的兩禽鳥展翅翹尾,現(xiàn)實生活中多與愛情婚姻相聯(lián)系,在詩文中被反復歌詠。而沉船中的八卦鏡更為奇異[圖三十三],它的尺寸很小,可以放在掌心,內(nèi)區(qū)為八卦紋,外區(qū)以星斗相隔書寫一周八個怪異的文字,可辨識的有“保□長生”等。唐鏡中類似的八卦鏡,文字有“形□□□,?!蹰L生,水銀陰精,辟邪口□”[圖三十四]。合肥出土的圓角方形八卦紋鏡[圖三十五]、浙江上虞收集的天象鏡[圖三十六],也屬于這類鏡。這種鏡不多,是專門制造的道家用鏡。銅鏡能反射光線,映出物象,古人相信它具有神奇的作用,能預測禍福兇吉或使百鬼不能隱形。故漢代銅鏡就有“左龍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順陰陽”類的銘文。葛洪《抱樸子》在問知將來吉兇時答曰:“用鏡九寸自照,有所思存,七月七夕則見神仙?!便~鏡被道教利用后,逐漸開始專門制作,當然紋樣、銘文也與通常的生活用鏡不同?!扮R可以辟邪,鑒萬物”的觀念,使避邪降魔的特殊鏡用途廣泛。洛陽偃師杏園會昌五年(公元845年)李廿五女墓,出土一枚銅鏡僅存不足一半,是有意放入的破鏡[圖三十七],可辨識出八卦、十二生肖紋樣,“鏡面銀白色,拋光甚好,至今光亮如初,外區(qū)文字字體似隸,點畫無缺,今多不識”。還有的銅鏡或懸于墓頂,或放在墓室四角,或釘于棺上。宋代文獻對此的解釋是:“用鏡懸之棺蓋,以照尸者,往往謂取光明破暗之意。”甘肅漳縣元代汪世顯家族墓M11的一件銅鏡,懸掛在墓室頂部正中,用的是八卦鏡,鏡上有陽文變形篆題銘文一周:“百煉(作)鏡,八卦象備,衛(wèi)神帝命,永鎮(zhèn)陰精。”[圖三十八]??磥碓醿x用鏡多用八卦鏡,而且延續(xù)時代較長。沉船中的八卦鏡,與以上列舉的銅鏡屬于同類,不是通常照人之用,似乎可以推測是作法事之用的道教鏡。當然鏡背鑄道家八卦紋的銅鏡,非道士也能擁有,可廣泛用在預示兇吉、避邪免災等活動中。映面照容的生活用鏡,常常輸出海外并不奇怪,這種八卦鏡如果出現(xiàn)在信奉道教背景的中國也不奇怪,但出現(xiàn)在沉船中令人費解。這種專門進行道家法事活動或用于葬儀之中的鏡為什么會輸出呢?是宗教的外傳,還是船員的用物?這條船上除了中國制造的銅鏡,也有爪哇八至十世紀的銅鏡。爪哇鏡的特征是帶柄,通常鏡背無紋樣,裝飾有時在鏡柄上[圖三十九]。中國鏡與爪哇鏡數(shù)量很多,應該是沉船中的貨物。但中國的這件八卦鏡只有一枚,顯然不像是商品,很可能是船上的用物。人們崇信鏡中影帶來的禍福,故遇到災難恐懼時,希望能通過銅鏡事先得知并加以回避,古文獻講述過許多銅鏡可照出災難即將來臨,從而逢兇化吉的故事。鏡子能引發(fā)出一系列奇跡的出現(xiàn),在各種祭祀和或祈求平安的活動中也常出現(xiàn),《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記載開成四年(公元839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